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多位业内人士在会上表示,虽然大型矿企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或业务多元化来规避风险,但中小矿企未来一两年内难免面对极为残酷的“淘汰赛”。而且在需求未见明显复苏的背景下,持续高位的产量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害无益。
中国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理司欣波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之油价不断下探,达到5年来新低,并触发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这促使全球矿业形势下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严峻的水平。“矿产原料和加工品的供应由短缺变为过剩,矿产品、矿业资产及矿业企业股票共同面临价格危机”,司欣波直言,从短期来看,这种矿业行业的整体低迷尚未出现转机。
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矿业公司40强企业市值骤然缩水1560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了16%。
尽管如此,包括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全球矿业巨头们却坚持不减产。如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日前发布公告称,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铁矿石产量8820万吨,为公司有史以来最高单季产量。
彭博全球金属与矿业研究部部门总监KennethHoffman表示,从1980年到1990年,几乎每次当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超过20%,会有矿企缩减资本支出,降低产量,从而带来商品价格的反弹,有时这种缩减可能会达到60%至90%。但现在大宗商品持续下行已经接近5年,除了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近期宣布减产外,其他巨头们都没有动作。
一些大企业担忧减产后,商品市场立马出现反弹,企业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另一些企业则声称因业务多元化,他们的命脉并不仅仅倚仗于一到两个产品。Hoffman发现,多数大企业采用的应对方式是从管理等方面削减成本,“因为这样的话就能够把成本较高的小公司逼到破产”。
但Hoffman告诉中新社记者,这种行为对市场的破坏是很大的。例如铁矿石价格已从2011年每吨190美元的高位跌至每吨44美元左右,跌幅超过70%。若此态势持续,未来两三年内,大宗商品市场难言回升。同时,矿产价格的下跌会导致地勘投资的下降,未来几年金属探测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中国目前占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总量的40%至50%。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对大宗钢材商品及普通金属需求产生影响,但与会代表仍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市场的长期需求持乐观态度,并将其视为全球矿业的主要驱动因素。加拿大丰业银行经济部副总裁及大宗商品市场专家莫卓绮指出,中国还会成为全球大宗市场上的主导力量,这一点仅从中国每千人拥有汽车的数量与美、加等国的巨大差距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