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拟实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

   日期:2013-05-21     浏览:136    评论:0    
核心提示:十三五拟实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中国低碳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

“十三五”拟实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

 

 
 
 中国低碳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目前正在研究测算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表,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这意味着在2016年以后,或将进行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总量的双控。

该官员对本报记者指出,在低碳试点方面,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做好低碳省市低碳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低碳城(镇)、低碳产业试验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试点和低碳产品试点工作。“国家要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在全国低碳发展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争取率先出现碳排放峰值。”

碳排放总量峰值2025年出现?

在此次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将加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提出我国2030年及2050年低碳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战略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等,为制定“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环境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研究确定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峰值。

关于中国何时出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话题。早在2009年,中国官方首次提出峰值出现时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期间曾提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

随后在2011年的德班谈判期间,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专家徐华清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出现取决于四方面不确定因素: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人口总量及城市化率;技术创新以及能源结构。最乐观的估计,中国碳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

根据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对本报透露,前述两种估计还是略显保守。根据发改委的内部研究,中国将进一步促使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提早出现,预计是2025年。

这与预估也与某些国外机构对中国的分析结论相近。根据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CliamteCommission)近日发布的《关键的10年》(TheCriticalDecade)系列报告,同样预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最早到2025年达到峰值

“发改委分析,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届时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将趋于稳定,但城镇化仍将持续,城镇建筑、交通以及居民消费等方面将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领域。”前述专家透露。

对此,美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促进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出现,难度不小。因为中国经济还在持续中高速增长,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尚未脱钩。“因此从步骤上,应首先推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再推动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研究建立碳排放许可制度

为了争取尽早出现碳排放峰值,国家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综合政策措施,并将加快建立健全三项低碳发展重大制度。

“在前述工作会议上,发改委提出,‘十二五’我国确立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办法,‘十三五’应力争将碳排放总量控制作为重要目标,逐步实行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推动碳排放与能源消费脱钩。”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本报透露,

该官员指出,通过控制碳排放总量,有利于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有利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形成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为此,国家提出,可考虑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和产能过剩的高碳行业率先实施总量控制。

而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是碳排放统计体系。本报获悉,目前各省区市基本完成了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有的地区还编制了2010年排放清单。目前,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推动建立温室气体基础统计核算制度,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的意见》,拟于近期印发。

同时,国家也提出将研究建立碳排放许可制度。根据总量控制制度要求,确定行业排放标准,设立碳排放准入门槛,研究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碳排放许可类似排污许可制度,这将是一项新的行政许可。在简政放权的改革大背景下,这一制度推行的阻力不小。”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指出,即便要实施排放许可的话,也建议采取免费许可制度,而不应再收取排污许可费,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在前述两项制度之外,国家的另一制度建设重点,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国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地区要加快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尽早启动交易。同时,将研究建立全国碳交易制度体系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主要任务、进度安排,逐步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根据发改委的部署,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排放交易,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前试点的缓慢进展来看,预计全国碳交易的时间要推迟。”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专家对本报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提出,拟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规划理念先进、发展潜力较大、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城区和镇,开展低碳城镇试点工作,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低碳发展与城镇低碳建设相融合。”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本报透露。

本报获悉,目前发改委正在对第二批低碳省市低碳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批复,并希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在全国低碳发展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争取率先出现碳排放峰值。

“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支持试点示范的综合配套政策。从地方的需求来看,不少中西部地区的试点,还是希望国家财政能够予以支持。”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

目前,国家将对第二批试点地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考核,督促试点省市创新体制机制。“各类试点太多了,希望低碳试点能够做到实处,定期的跟踪评估和考核结果应该予以公开,这样可以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估之后的方案修订环节,希望能够吸纳公众的意见。”杨富强对本报分析。

地方也正在积极编制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据悉,目前大部分省市已初步完成编制工作,天津、江西、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市规划已按要求上报发改委进行衔接,在审核修改完善后拟于近期正式印发。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