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到莱州港,是想揭开一个谜:
一个以运盐起家、年吞吐量仅200万吨的地方小港,如何以小搏大,扶摇直上,短短几年间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
8月16日上午,烟台“发展蓝色经济巡礼”大型采访活动报道组首站抵达莱州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往三山岛。车行港区,莱州湾特有的清新海风扑面而来,路旁管网如织,货位整洁。港湾里,“YUANDA”号万吨货轮正在拖轮的引领下,缓缓离开泊位……这份有别于其他港口的宁谧,也给此行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采访车一停稳,莱州港航局港政科科长徐旭明便兴奋地领着记者登上“房顶”。这里是港区的制高点,能够360度俯瞰每个角落,“黄三角”龙头港的宏伟蓝图一览无余。
“南边那片平整的开阔地是正在兴建的36万立方液化品储罐区,对面是3个5万吨级油品泊位,西边是矿石码头和危险品码头,这些都是黄三角区域内独一无二的。”徐旭明一手扶住护栏,一手忙向记者介绍,“你们可能想不到,咱莱州港现在外贸燃料油接卸量在山东排名第二,仅次于青岛。”
论名气,论规模,莱州港还算不上大港,能在群雄鼎立的黄金水道抢得话语权,这在5年前是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5年,我国港口建设方兴未艾,沿海港口均制定了相当规模的建设规划,但中小港口扩建资金匮乏,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大都望洋兴叹。而精明的莱州人却通过股权转让、资本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完成了最后的融资,并摸索建立一条“多元投资、产权明晰、稳定经营”的投资运行体制。期间,莱州港只提供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坐观各方博弈,以“积极资本”置换“懒惰资本”,轻松化解融资难题,最终达到扩建目的。
当年秋季,由中国海外集团投资2.3亿元建设的两个5万吨级液体石油化工品码头顺利开工,从而拉开莱州港扩建工程的序幕。到2009年底,莱州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6个,年吞吐量超过1500万吨。
从200万吨到1500万吨,莱州人用智慧创造了一个速度奇迹,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港口建设上,也渗透于莱州港的经营理念中。
“莱州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西部港口相比,东营、滨州、潍坊等地没有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和东部港口相比,莱州港距离内陆更近。”站在巨大的航海地图前,莱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王少军的分析切中要害。
区位优势决定货物的物流成本,莱州港在与诸强的竞争中“剑走偏锋”,打出以油品为主导,以矿石、盐和杂货为辅助的“特色牌”,开工建设莱州港至昌邑的液体化工品输送管线等大项目,使得一些本来停靠日照等港口的货船纷至沓来,去年全国从南到北很多港口都遇到吞吐量下滑的局面,而莱州港却缔造了货物吞吐量增幅36%的佳绩。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莱州港也完成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作为鲁中、鲁西北地区物流成本最低的深水出海通道,其辐射带动力强势凸显。进港的液体化工品、陶土、铁矿石等从此中转潍坊、东营、淄博等地;出港的原盐、粮食则由此发往长三角、珠三角和日本等地。目前,莱州港已开通至大连、天津、青岛等国内航线和至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国际航线,可接卸来自国内外大港的5-10万吨大型油轮和货轮,中转到其他港口,形成以莱州港为枢纽的区域性物流平台。
与此同时,莱州港临港产业比翼齐飞,引进建设东方港储、大通石油、德田化工等项目,港口液体化工品储罐规模达到120万立方米,服务范围覆盖山东北部地区大多数石化企业。华电国际莱州电厂、方泰循环金业、印尼磁选铬等一批大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为提高服务黄三角开发建设能力,莱州将加快推动莱州港及港口配套设施向大型、深水、专业化目标迈进。到2015年,建成10万吨级泊位8个、5万吨级泊位8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万标箱,把莱州港建成亿吨大港。” 王少军信心满怀。
记者旁白:
敢为人先、扬长避短、科学发展……一个小港口闪烁着莱州人智慧的光芒。
从日本遣唐使登陆三山岛,到如今“黄三角”的龙头港,莱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节点。作为“黄三角”四巨头中唯一的县级市,莱州又迎来了“转方式、调结构”的特殊机遇期,莱州港如何快速从主角提升为名角?莱州市如何利用好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版块的“交集”地位?怎样做好“桥头堡”,当好“排头兵”……这种种问号还将继续考验莱州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