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打破铁矿石需求困境

   日期:2008-08-25     浏览:1756    评论:0    

    近年来,中国出口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大进大出特征,即大量进口石油、金属矿产等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后又大量出口到国外。同时,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基建产品的需求,进而带动国内钢铁企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长。 

 

    不幸的是,国内铁矿石资源远不能满足国内生产企业的需求,而全球铁矿石贸易的70%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所垄断。由于供求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每年中国钢铁企业都不得不面临供应商的涨价要求。而今年欧洲钢铁企业与力拓、必和必拓达成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远低于中国企业拿到的价格,更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国内某钢铁规划院负责人甚至就此提出,应将禁止焦炭出口作为反击手段。其理由是:目前中国焦炭产量和贸易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垄断者,如果限制焦炭出口,全球钢产量势必大幅下滑,铁矿石需求也将减少5000万吨左右,从而为中国参与铁矿石谈判留足空间和筹码。 

 

    中国焦炭武器的潜在威力毋庸置疑,但以下三点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一,焦炭企业和钢铁企业分属两个不同行业。在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是否有足够理由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通过看得见的手,牺牲焦炭企业的利益,来换取钢铁企业所谓的账面盈利?即便钢铁企业对焦炭企业进行补贴来减少后者所受损失,但失去的国际市场怎么办?钢铁企业是否有能力长期持续承担起这一损失? 

 

    第二,限制焦炭出口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了对手的同时,自己其实也讨不到什么便宜。例如在2005年,由于担心中国限制焦炭出口,印度决定增加对出口铁矿石的税收,以抑制铁矿石出口,目的是逼迫中国同意以铁矿石置换焦炭,但双方都加价其实是一种双输的格局。不难想象,如果中国此次全面禁止焦炭出口,很可能立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这与中国和平崛起国际形象的塑造,以及WTO原则都背道而驰。 

 

    第三,即便此次通过限制焦炭出口,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供应商不得不对中国暂时做出妥协,是否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从此能一劳永逸获得廉价铁矿石了呢?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价格越低需求越大。当中国钢铁企业的胃口越来越大时,铁矿石最终还是要涨价,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据报道,在中国沿海各港口,堆放着钢铁企业囤积的6000万吨铁矿石。这表明,造成目前高价困境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国钢铁企业自己。 

 

    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在面临垄断造成的高价时,与其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行政保护,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认真思索一下:这种大量进口、低端生产的格局是否还能持续下去?在整个国民经济都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钢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向中高端钢铁产品转型,提供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才是从根本上化解需求困境的办法。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