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后5个月经济形势或将呈现以下情形:政策以稳定预期为主,意在重新凝聚信心;政府会加大关键投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货币供应维持相对宽松,但不会大力度刺激再加杠杆;供给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同时启动,但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继上半年取得6.7%的经济增速后,下半年经济开局不利。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7月工业增长、社会消费有所回落;投资增速降至16年半低位,民间投资连续第二个月下滑;房地产市场“全面降温”。中国经济仍深处调整之中。市场不免忧虑:不太理想的数据是否会对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和走向产生较明显影响?
具体看数据,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创下1999年12月以来最低,当时为6.3%。其中,房地产投资按年增长5.3%,增速较1至6月下跌0.8个百分点,7月当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则由6月的3.5%跌至1.4%。而最受关注的民间投资进一步下滑,再创历史新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至按年增长2.1%,其中7月下跌1.2%,连续两个月下跌。受投资放缓的影响,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低于6月6.2%的增速。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增幅低于6月的10.6%。7月出口(按美元计)同比减少4.4%,进口则下滑12.5%。
经济增长乏力同样反映在多项金融数据上。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4636亿,较6月的13800亿减少了9164亿,减幅达66%,创2014年7月以来新低。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为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票据融资增加276亿,显示7月对公贷款是负增长。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4879亿,也较6月大幅回落。其中,未贴现票据大幅减少5122亿,创历史最高降幅,票据风险明显影响银行开票积极性。7月底M2(广义货币供应)余额同比增长10.2%,较6月回落了1.6个百分点;M1(狭义货币供应)则按年增长25.4%,增速比6月又快了0.8个百分点,并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24%。7月M1-M2增速剪刀差达15.2%,创出历史新高,超过2010年的最高水平12.98%。此外,作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之一的外汇占款降幅呈扩大趋势,7月末外汇占款由上月的23.63万亿下降至23.44万亿,连续第9个月下滑,环比降幅达1905.08亿。
在宏观经济持续减速至25年来最低的背景下,伴随Shibor利率持续走低和多次逆回购操作使中长期流动性充裕的,却是企业投资意愿低迷,资金“脱实向虚”依旧严重;国内银行有1.5万亿不良贷款余额有待化解。更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荒”背景下资金将大量涌向国债市场。随着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有所增加,再加上一系列公司债违约,投资者正加速涌向安全资产。2026年到期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2.7265%,迈向7年来的最低水平。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至2.18%,创下今年4月以来新低。
客观而言,7月各项经济数据不甚理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去杠杆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这是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决定的,也是改革阵痛和代价的体现。市场普遍估计下半年降准是大概率,不排除降息可能。不过,也有更多机构认为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边际效果已减退,只要就业、民生形势保持稳定,没有爆发系统性经济及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可能性较小。更何况,现在市场并不缺流动性,如果继续放松货币将助长资金继续“脱实向虚”,推升资产价格泡沫。这对实体经济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也不符合当前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的要求。因此,稳增长的重任将落在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和相关改革不断推进,通过增加社会需求来托底,经济已走到短期的一个关口,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刻不容缓。
毋庸讳言,下半年稳增长的关键依然在于稳投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月15日发文也直言,下半年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央投资计划稳增长、补短板、保就业的杠杆效应,加大对中西部铁路、棚户区、水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国内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推进PPP模式寄予了厚望。来自国家发改委系统的数据称,自2013年推行PPP项目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各地共有7110个PPP项目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总投资约8.3万亿,涵盖了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19个行业。其中,各地新建PPP项目总额达到7.57万亿,约占PPP项目投资额的91%,显示国内PPP项目都是这几年新建项目。不过,坦率而言,PPP不是拯救投资下滑的灵丹妙药,真正要刺激投资,还要靠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放松和改革来改善投资环境,唤醒和引导民间投资来投入市场,并有利可图。
一些专家估计,今后的经济形势或将呈现以下情形:政策以稳定预期为主,意在重新凝聚信心;政府会加大关键投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货币供应维持相对宽松,但不会大力度刺激再加杠杆;供给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同时启动,但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鼓励消费及消费环境建设,因为这已是主要的经济拉动力。特别是要看到,供给侧结构调整目前还限于扬汤止沸,在投融资体制机制没有改革到位之前,只要调控政策一变,便故态复萌,不久又是一堆中低端过剩产能。所以,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仍是瓶颈,而这次刚刚新出台的投融资改革方案能否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