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产配置驱动 中企海外并购迸发"洪荒之力"
中企海外并购迸发出了“洪荒之力”。
商务部17日下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企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占同期对外投资额比重也超过了2015年的34%。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
对于大规模的出海并购,有人欢喜有人忧。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投资司司长詹晓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购并不必然创造价值,只是跨国公司在经济下行期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真正评价跨国投资创造价值的指标是绿地投资,因为绿地投资意味着开设新的工厂,意味着扩张产能。
在复星国际副董事长梁信军看来,金融危机后,国外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相关的企业增长乏力,一些龙头企业估值很低,而中国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相关的刚性需求才刚刚兴起,“如果能够投资这些海外公司,推动其在中国拓展,将是不错的投资逻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出海并购热潮也可能是某些企业和个人,出于避险考虑,匆忙而草率地将资金投向海外。
海外并购思路在变
中企对外投资的重心近年来已有所改变,过去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比如铁矿石、石油等,如今则是消费、创新、高科技产业居多。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迪弗朗科(DeFranc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其他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不佳的背景下主动并购资产避险不同,中国投资者正从新兴市场转向发达市场,从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转向技术和金融服务领域,中企不断寻求对品牌、人才及可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其他资产。此外,中国还在寻求从低端制造主导型经济转向消费和服务主导型经济。
比如,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今年再次刷新了自己上一年创下的纪录,以458亿美元收购瑞士农用化学品公司先正达。该交易旨在提升农业产量,以满足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带来的食品消费增长。
此外,在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外资来源国。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以海航集团为例,过去12个月几乎平均每月达成一笔并购交易。最新一笔是旗下海南航空(600221.SH)于8月4日宣布完成了对巴西蓝色航空(Azul)的战略投资,以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8亿元)收购了其23.7%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这是在收购法国蓝鹰航空(AigleAzur)、非洲加纳AWA航空、维珍澳洲航空后,海航投资的又一家海外客运航空,在全球的布局也从亚欧非进一步延伸至拉丁美洲。
多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从海航集团海外投资的思路来看,是希望将航空和旅游产业链打通,以航空运输、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术等产业为基础完善一站式旅游服务,并将地区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参股的航空公司资源整合起来,加速“大旅游”产业的布局。
除了海航在布局新兴市场,民企复星今年7月也宣布收购RioBravo投资集团,这家公司也位于巴西,此次收购也是复星首次以股权收购形式进入拉美市场,希望将RioBravo作为打开拉丁美洲地区投资的门户,在当地发掘更多投资机会及部署资本配置的策略。
“现在很多钱都回美国投资了,不过复星一向是在谁都看好的时候,我们就变得很慎重了,”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 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发展中国家风险仍在,但估值相对更低,我觉得更多是机会。”
虽然中企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再加码,但中国对外投资依然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且增长迅速。1~7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750.9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3.1%。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到210%、200.6%和74.3%。
民企“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企在海外并购方面的爆发力更强。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年中回顾与前瞻》称,民企今年上半年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首次超越了国有企业,在20宗最大型的并购活动中,民企占了三分之二。
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上海对外投资中,民企的投资从以前的30%一路提升到70%;并购类的对外投资则占到70%。
以复星为例,今年7月就有两笔大交易,不仅收购了英国狼队足球俱乐部100%的股份,复星医药(600196.SH)还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出资不超过12.6亿美元收购印度药企GlandPharmaLimited约86.08%的股权,其中包括收购方将依据Enoxaparin(简称“依诺肝素”)在美国上市销售情况所支付的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或有对价。
复星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陈启宇在回应收购印度药企时表示,中国的医疗产业市场会是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它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按照全球的市场规律来讲,伴随着巨大市场的产生,一定会形成行业中间非常具有本土以及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医疗保健行业。我们也希望医药在这中间有较大的作为。”
“复星的投资逻辑是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投资欧美消费的龙头企业,并将它们带回中国市场,助其发展。”梁信军表示。
梁信军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全球化投资里,复星只做一件事,除非能受益于中国成长,比如三五年后这家公司销售额20%~40%,甚至60%来自于中国,否则就不投。”
根据复星国际(00656.HK)今年3月发布的2015年业绩预告,富足、健康、快乐相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74.8%,占净利润的比例更是达到95.3%。
冷静对待贬值预期
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起伏,直至目前逐渐趋于平稳。这一过程中,居民和企业趋于避险需求重新进行了资产配置。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国内企业积极对冲外汇风险,由外币贷款支持的海外收购案数量上升表明国内偿还外债及对冲活动持续活跃。除此之外,资本流出的其他渠道也浮出水面:国内投资者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组合渠道投资海外的兴趣浓厚。沪港通南向投资的火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不断攀升印证了这一判断。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4年起,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但主导因素不是外来资本撤资,而是我国民间部门不断地扩大对外投资,布局海外。
今年年初,人民币汇率开年即大幅贬值,资本流出的压力陡增。一季度,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233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233亿美元。二季度资本流出的压力得到缓解,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939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345亿美元。
中企海外并购部分可以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季度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今年一季度,对外资产增加1098亿美元,同比多增35%,其中50%是对外直接投资,增加574亿美元,同比多增77%。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41亿美元。
不过,在谭雅玲看来,中企海外并购规模的激增也绝非全是益事。很多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目的和宗旨并不是很明确,并没有从行业本身的发展考虑,只是在资金的使用量和组合上做文章,缺乏战略高度和实际需要。目前来看,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限。
根据UNCTAD给第一财经记者发来的报告,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公司内部重组。实际上,和公司内部重组相关的跨国并购交易导致相关国家国际收支资本项下的巨额资金流动,但此类交易并没有对公司运营产生实质影响。如果在统计中剔除此类公司重组带来的“水分”,2015年全球FDI的增幅实际上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