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刺激政策要慎用?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下降是必然趋势

   日期:2016-08-04     浏览:118    评论:0    
核心提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济的增长问题。而所谓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经济体中的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济的增长问题。而所谓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经济体中的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潜力则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质素,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也就成为受人关注的重要指标。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那么对于总需求的刺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现在的实际增速,那么刺激政策就要慎用。

近期国内知名学者对中国的潜在增速有多种估计,结果却差异很大。林毅夫教授、张军教授曾根据东亚国家赶超发展的国际经验,立足于中国人均收入相对于美国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的事实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经济赶超潜力还很大,他们估计未来中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8%的经济增长潜力。

这一类方法重点关注供给侧,着重强调跨国增长的“收敛”共性,认为不同国家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有着相似的增长潜力。社科院蔡昉教授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十三五”期间会下降到6.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教授的团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也到了1万国际元的收入阶段,经济增速会下一个台阶,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在6%左右。

由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负责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研究表明,跨国“收敛”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而“人口”因素则呈现出各经济体自身的运行规律。比如,中国当前的就业参与率(就业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已经接近60%,远高于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水平(30—35%),甚至高于日本(45%左右);借鉴于这些经济体随后的就业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很难相信中国的就业参与率在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水平,可用劳均GDP衡量)指标简单直观;“劳动力”所受制约的人口结构和就业参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特定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易受到其他国内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两部分:

经济增长率=劳均GDP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

=劳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就业参与率变化率

基于跨国“收敛”规律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课题组预测了中国未来各年“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的结果,如表2所示,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为6.54—6.95%;之后各年随着中国离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其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劳动力增长率方面,考虑到中国自身人口结构和就业参与“个性”特征,课题组得出的预测是,2015年中国劳动力增长率为0.44%,其中来自于人口增长率的部分为0.48%,而就业参与率的增长率部分为负(-0.04%);之后各年随着中国总人口规模增长不断趋缓且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总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参与率增长率双双下降,从而劳动力增长率迅速减少。

将上述二者汇总即可以得到相应各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表4给出了相应的预测结果。我国未来各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如下:2016—2020年间为6.36%左右、2021—2025年间为5.57%左右、2026—2030年间为4.86%左右、2031—2035年间为3.97%左右、2036—2040年间为3.28%左右、2041—2045年间为3.29%左右、2046—2050年间为2.85%左右。

总之,中国离“前沿”经济体距离越来越近,“后发赶超”优势减小,从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断下降;以及中国总人口规模增长趋缓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从而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小,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下降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摘编自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负责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课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CF40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专业智库,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被业界评价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智库。

本栏目将基于CF40的大量内部成果,针对宏观经济、金融和国际领域的焦点、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的专业分析。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