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抓机遇到抓研发 沙钢为自主创新装上"发动机"
钢铁厂的办公区也有干净到需要换上专门鞋套才能进去的地方?
前天记者在沙钢采访时,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胡显军一边麻利地给记者递上粗布鞋套,一边解释说,这是院长定的“规矩”:“我们院长要求很严,他常说,如果连工作环境都不能保持整洁干净,别指望能拿出什么科研成果来。”
高薪聘来个“洋院长”
院长是来自日本的钢铁专家江介俊彦,他在全球钢铁行业的知名度和威望,足以让他的任何一项工作规定成为大家信奉的经典。
在十里钢城沙钢集团,胡显军所在的这幢崭新的大楼显得有些特别。它的一楼全是各种各样的专门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当今世界上最新一代的钢铁研究精密仪器,二楼以上是专家工作间,目前已有60多名研究人员到位。在沙钢的规划中,未来不久将有200多名专家学者成为大楼的主人。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叫“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的机构。
“我们7月初才搬到这里,你们看到的这些设备,都是刚刚才从国外订购回来的,还有一些设备在路上。”胡显军说,尽管如此,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了,冷镦钢大盘卷的性能改进、脱硫、X70热卷板等短期项目都已在进行中,“专家们干劲很足,目前参与的主要是公司一线正在做的项目。半年以后,我们就会有很多成果。”
在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看来,让这些花了大价钱请来的专家从事短期项目只是“权宜之计”,他们要瞄准的目标应该是今后3年、5年乃至10年以上的东西,“沙钢未来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研究的东西是否具有足够的前瞻性。”
“这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董事长助理、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陈少慧以一种沉稳而不容置疑的语气表示,组建研究院是沙钢的一个大手笔,也是企业必须要过的一道关。作为沙钢研究院筹建办常务副主任,陈少慧的任务是,把沈文荣给的8亿元钱花掉,建成一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钢铁研究机构。现在,2亿元投资已经到位,研发楼和专家楼已建成投入使用,研究院框架初具形态。
研究院院长江介俊彦是日本长崎钢铁研究院的创办人,获得过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金质奖章,在20多个国家搞过科研项目,此前曾多次到沙钢作讲座,对沙钢奇迹般的成长称赞不已。接到沙钢研究院聘作院长的邀请,72岁的江介俊彦很快就答应了,并迅速针对沙钢的情况设计了研究院的发展思路。在他制定的发展规划中,解决企业当前问题的短期项目和面向未来的中长期项目同时进行,目前正在进行的就有脱硫和冷轧板等多个“长短组合”。
从“比较优势”到“创新优势”
8亿元的投资,对于一个钢铁厂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用这么多钱来建一个研究院,这个手笔不可谓不大。省市科技部门都非常支持,分别拿出了扶持经费,当年底,沙钢研究院被列入省重点科研基础机构。
“看看中国目前的钢铁产业布局你就会知道,沙钢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决心建设研究院。”沙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晓东说,“从辽宁的营口到广西的北海,沿海岸线主要港口都有国营大钢厂投资搞建设的身影,有人评价说中国筑起了一条海上钢铁长城。但我们也看到,这些大钢厂这么做,盯住的还是比较优势。沙钢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我们唯一的路径就是自主创新。”
“沙钢为什么会把自主创新提到这个高度。”陈少慧说,“去年宝钢的粗钢产量是2800万吨,沙钢是2289万吨,两者产量差距并不太大,但是宝钢的净利润差不多是我们的4倍!韩国浦项的利润更高就是因为他们产品的附加值比我们高。钢铁产业发展到今天,再靠成本竞争已经不可能了,只有靠提高产品附加值,而提高附加值,别人不可能把技术教给我们,自主创新其实是‘华山一条路’。”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由于“附加”在上面的技术含量的差距,也会导致价格和利润的巨大落差。陈少慧说,2004年,国产帘线钢大约每吨4000元,而同期的日本产品却高达1.2万美元。差距在哪里呢?国内可以做到直径0.22毫米,而日本可以做到0.1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我们只能做比人家低端的东西。
从抓“机遇”到抓“研发”
“沙钢过去是在比较优势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钢铁制造设备中抓住了机遇,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沙钢集团主抓技术的副总刘俭看问题显然更有历史眼光。他说,“早在多年前,钢产量突破300万吨的时候,沙钢就感到,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依靠产品档次的提升。1998年沙钢成立技术中心,奠定了沙钢最初的研发基础。去年,沙钢技术中心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中心认证,与此同时,沙钢研究院正式获准设立,技术中心与研究院形成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机制。产品结构上,过去我们以线材为主,线材中又以普通的螺纹钢为主。现在我们要大量转向板材、管材、棒材,目前板材占沙钢产量的60%左右。而且我们做线材,也要压缩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要效益。市场上,国际、国内的竞争对手都加快了创新的速度,逼迫我们必须赶上。”
在沙钢研究院的构架中,院长下面是先进工艺和先进产品两个研发中心,各有5个研究室,体现了沙钢一贯以来对于工艺改进和新品开发的同等重视。跟以前的技术中心的最大差别是,研究院要实现生产与研发逐步分离,独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