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煤炭回采率,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
2005年3月,鄂尔多斯市开始了一场提高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的三年攻坚战。这场总投资近200亿的攻坚战让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脱胎换骨,大步跨进现代化行列。内蒙古伊东集团扶贫煤矿投资近3亿元,在2006年率先完成机械化改造,成为三年攻坚战中的急先锋。煤矿产能由30万吨上升到120万吨,机械化程度从不到15%提高到95%,回采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70%以上,服务年限由原来的20年提高到现在的60年。对此伊东集团总裁杨二喜说:“我们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探索彻底改变我们落后生产方式,把扶贫煤矿作为试点,它的回采率达到70%以上,而且安全程度也大大提高。”
攻坚战前,鄂尔多斯市共有地方煤矿煤矿552座,设计生产能力4880万吨,平均单井能力只有8.8万吨,机械化程度仅为10%,资源回采率不到30%,百分之七八十的煤炭资源白白地浪费掉,同时也留下了煤层着火、生态破坏等隐患。攻坚战中,鄂尔多斯市创造性地运用先整合后关闭的方法,成功化解煤矿主之间的利益矛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关闭276座小煤矿,随后对保留煤矿进行现代化改造。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局长郭成信说:“我们对全市保留的276座煤矿地方煤矿全部实施技术改造,真正做到淘汰落后生产力,走一条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复兴之路。”
到目前,三年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保留的276座地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5000万吨,是攻坚战前的3倍;煤矿平均产能提高到54万吨,是以前的7倍。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地方煤矿死亡率明显下降;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内重点煤炭企业的产量占到全市煤炭总产量的70%左右;资源回采率由整顿关闭前的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矿井服务年限平均延长1倍以上;生产工效由整顿关闭前的平均2.5吨提高到15吨。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对我们来说,要建设现代化的、规模化的、集约化的矿井,要提高我们的装备水平、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通过这三个提高来提高我们的回采率,来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