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改造传统动能激活要素资源

   日期:2016-01-26     浏览:152    评论:0    
核心提示: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6.9%,创下25年来的新低。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应当如何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着力推进结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6.9%,创下25年来的新低。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应当如何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推动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时这样说。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辩证统一地看待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也可为新动能成长腾出空间。李克强特别强调,要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旧动能转换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新动能主要着眼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旧动能也需要实现提质增效。”

辩证看待新旧动能转换

在需求疲软、出口萎缩、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创下25年新低。此次国务院专题会议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仍在持续,主要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宏观政策调整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加深。

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高层共识。原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供给侧改革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

在此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用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实招硬招,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在李克强看来,培育新动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各类企业注重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

“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主要靠增加要素投资规模,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必须实现增长动能的转型。新动能主要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原磊说。

在这次国务院专题会议上,李克强提及,新旧动能转换是辩证统一的,新动能成长起来,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就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激活沉淀的要素资源,也可为新动能成长腾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就业基本保持稳定。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就业总体保持稳定。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克强第一次谈及新旧动能的关系。在2015年一次国务院会议上,他在听完一位传统服装行业企业家和一位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家做完汇报后,竟为两家企业做起了“媒人”。“我不是拉郎配啊,你们一个做服装,一个做可穿戴设备,你们两个结合一下,就可以创造新供给、产生新需求了嘛。”

钢铁煤炭行业先行突破

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问题上,李克强要求抓住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综合施策。他特别提及要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投资意愿,努力缩短转型阵痛期,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新年伊始,在十几天时间内,李克强已经多次要求加快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1月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要求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他说:“首先不能再新建产量,尤其不能以技术改造为名扩大产能!”

李克强进一步要求,认真论证并合理确定未来三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设定钢铁和煤炭全国总量“天花板”。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技术改造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

对于现有产能,李克强要求实行“减量置换”,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关停退出。

钢铁行业分析师牛国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注意到,现阶段钢铁行业产能退出比较密集,近来河北、山东等地一些钢厂停产。退出的原因多是因为市场倒逼,钢价下跌对产能退出的影响很明显。”

此次会议也提出要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运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来改造传统动能。原磊告诉记者,现在产能过剩也是相对的,实际上高端产能依然是供给不足。他对记者说:“市场倒逼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价格下跌迫使落后的产能退出;二是市场新的、高端的需求倒逼企业改良工艺,提供更好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存活下来。”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