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急需除旧迎新 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

   日期:2016-01-15     浏览:162    评论:0    
核心提示:随处可见的圆珠笔为过剩的钢铁产能上了生动的一课。继去年6月抛出疑问,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到底能不能和国外的一样书写流畅?在前不久
 随处可见的圆珠笔为过剩的钢铁产能上了生动的一课。

继去年6月抛出疑问,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到底能不能和国外的一样书写流畅?在前不久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又抛出了新的圆珠笔难题,“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

中国钢铁制造业竟然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原来钢铁产能过剩的背后还有短缺,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德国人把一个螺丝钉的设计制造做出博士学位,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螺丝钉的问题和圆珠笔很像,中国制造遍及机械、冶金、化工、电力、电子等诸多行业,很多技术也都是领先的,但往往一个圆珠笔,一个螺丝钉,一个小密封件,一个降噪减震材料都要从国外买。制造业大而不精在这些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身上便暴露了欠缺,这一块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短板。

为什么这些在老百姓看来简单的东西中国制造却做不好?从问题中找原因,事实上也是为化解过剩产能找方法。忽略了制造环节和工艺环节,缺乏创新的制造业竞争力也随之大打折扣。

当了35年中国经济引擎,制造业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不少问题,粗放是其中之一。以钢铁业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全国粗钢产量8.23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总体产能11.5亿吨左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种钢严重依赖进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其中,核心技术主要是指控制系统和软件,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过关。显然,我国特钢发展的关键是要占领高端市场。

相比日德等发达国家,我国特钢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上,从而导致主要特钢品种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间存在较大落差。特钢产业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两国在全球特殊钢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达到20%和18%。

黄金时代过去,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意味着过去能弥补中国制造粗放短板的优势一去不复返,制造业去产能的“死”路上,必须找到一条“生”路,由此看来,制造业升级会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在钢铁等领域去过剩产能;一个则是发力高端制造业,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的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被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李克强会上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精神,落后产能没有被保护的理由,而圆珠笔上的钢珠短板才是新制造业转型的方向,中国有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对于制造业升级发力中国制造2025来说,我们急切需要除旧迎新。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