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14日发布《煤炭市场中期报告》判断,中国经济正在从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因此中国的煤炭需求和消费已经达到了峰值。
国际能源署资深煤炭分析师卡洛斯(CarlosFernandezAlvarez)解释说,中国煤炭消费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2014年下降并进入下行趋势。
不过中电联副理事长王志轩认为,煤炭在今后一段时间都将是主体能源,对于煤炭消费峰值已经到来的说法谨慎赞同,一年的数据难以判断是否峰值已经到来。能源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不排除煤炭消费会有反弹。
煤炭还是主体能源
国外煤炭主要用于发电,美国超过95%的煤炭都用于发电,用于散烧的比例很低。国内则只有50%的煤炭用于发电,国内治理污染要针对散烧煤。
王志轩还认为,国内煤炭消费结构造成的问题大于总量问题,而且煤电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他的研究,对比中美两国有燃煤电厂的州、省份,单位面积排放中国和美国一样,中国甚至还低于美国。
此外,美国的燃煤电站历史时间长,多数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中国的百万机组燃煤电站则只有5年左右历史,片面强调淘汰燃煤电站并不现实。王志轩称,煤炭在今后依然是主体能源,转型过程逐步进行。
IEA的报告称,全球煤炭市场疲软,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过去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以年均8.8%的速度增长,但2014年出现了2.6%的绝对量下降。
报告还提出,印度和东南亚是全球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中国消费占比50%,这些国家的消费增长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有限。印度未来将是煤炭需求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第二,东盟国家第三,北美和欧盟煤炭需求绝对量明显下降。
针对燃煤发电造成污染,卡洛斯建议,要提高燃煤电厂的效率,使用最尖端的技术降低碳排放。不过如上所言,王志轩评论说,中国的燃煤电厂排放改造已经做得很好,通过持续的压小上大,大的燃煤电站机组的排放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治理污染要针对散烧煤炭。
不过王志轩也认为,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国内新建燃煤电站要慎之又慎。
以气代煤是大势所趋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宏观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表示,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励)补(贴)。“这个奖补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的安置。”
国内煤炭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此前在煤科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称,近期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
57亿吨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煤矿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其中约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
国家气候中心李俊峰主任称,煤炭面临的问题是去产能,去产能还要放到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各个主管部门和官员都在谈煤炭去产能,但是仅仅中国去产能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其他主要煤炭生产国不去产能,全球煤炭供需也难以平衡。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贤胜称,能源转型是一个不可逆转趋势。针对煤炭而言,气代煤大势所趋,时间上可能很长。
孙贤胜分析说,国内在环保压力下会逐渐推动天然气应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天然气的成本会不断降低。
IEA的报告判断,尽管印度大量进口煤炭,但其需求绝对量有限,也无法逆转全球煤炭供过于求的总体趋势,未来煤炭价格仍然会一路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