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煤炭经济形势?
张玉卓: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产业,与一些传统行业一样,本身具有周期性特点。从上世纪80年代的供不应求,到整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低迷,再到2002年后的十年辉煌,2012年后又陷入低迷困境,这个特点已经清晰呈现。
煤炭产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讲,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经济形势就好。但其中产业结构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1992年至200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在10.4%左右,这是一个高速度,但这十年里,煤炭产量却没有大幅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从1992年开始,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期,贸易和轻工业蓬勃发展,但大工业还处于调整孕育期。从2002年开始,重化工业发力,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发展,从而造就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2012年以后,经济增速放缓,加上煤炭行业本身产能过剩、受环保政策约束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整体已处于荣枯线以下,全行业亏损面已超过80%,煤炭价格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而且暂时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煤炭行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我认为,这是宏观经济“三期叠加”效应的一个侧面,既受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决定因素影响,又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还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煤炭行业走到今天,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功绩不可磨灭。通过全行业多年的努力,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装备制造、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等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中上游水平。煤炭一直担负着全社会70%以上的能源供应任务,尽管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逐年增长,但未来较长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其主体能源的地位仍将持续,我们对这个基本判断没有变。因此,我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总体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一带一路”对中国能源产业、煤炭产业有何影响?
张玉卓:对能源产业来讲,最直接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创造巨大的能源需求,有利于行业消纳过剩产能,将来还可通过便利的交通设施开展能源贸易合作、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比如可与印度、印尼、蒙古等国家加强煤炭等能源领域合作。未来还可构建跨国界甚至跨洲界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更高级别的互联互通等。我们对此抱有迫切的希望和充分的信心。
您看好煤炭企业海外发展吗?
张玉卓:神华集团在印尼南苏门答腊开发运营了煤电一体化项目,近年来持续保持盈利,是个成功的项目;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煤炭绿地项目正在开发中,目前进展顺利,项目前景也较为乐观;在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煤炭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中。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因此对海外发展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应权衡经济性因素,包括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供应半径等,不能做亏本买卖;其次要考虑目的国的政治、经济、人文、法律等因素,控制风险;最后还要求企业本身具备国际化经营管理的能力。如果这些条件都符合,那当然是看好的。
当然,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还可以尝试拓宽其他领域的海外发展渠道,如神华集团2012年在澳洲成功收购了乌淖斯风电场,2013年底与美国能源公司合作开发了页岩气项目。这两个项目无论是从当前还是未来看,都是不错的。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神华集团能够盈利,核心要素是什么?面对的最大考验和困难是什么?
张玉卓:2014年,神华集团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努力保持着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平稳运行,营业收入3249亿元,利税总额1221亿元,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19,接近美国水平,全年新吸纳就业人数7200人,节能环保投入72.6亿元,对公益事业等捐赠近7亿元,担负起了中央企业应尽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2014年,神华集团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效果显著,从之前的煤炭一枝独秀,到各板块按市场要求均衡发展,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中,电力板块创造了神华集团40%以上的利润,今年一季度这个比率已经超过60%。其他依次是煤炭板块、路港板块以及煤制油化工板块。不容忽视的是,神华集团的部分二级企业亏损情况在加剧,特别是煤炭企业,如乌海、大雁、新疆、包头等老企业经营极度困难,也拉低了神华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
即便这样,神华集团总体还能保持盈利,核心是神华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不断完善矿、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或者说商业模式。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在煤电一体化上提前进行了战略布局,通过新建项目投产和并购重组,火电规模已达到国内第五,为上游煤炭生产提供了可观的内部市场,平抑了市场风险,并通过效益叠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煤价大幅下跌造成的利润损失。
神华集团通过扩能改造和新线建设,打通了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运能瓶颈,使运输板块在提高供应能力的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有神华集团的煤制油化工板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把黑色固体的煤炭转化为透明、液态、高品质的成品油和白色的聚烯烃,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以来,神华集团总体保持盈利,主要是电力、运输板块的支撑。煤炭板块和全国一样,由于市场进一步恶化,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大部分煤矿均出现亏损或减利,这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职工收入、队伍稳定都产生较大影响。2015年,我们主要是围绕落实“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这一战略目标开展工作,而如何对亏损企业脱困“止血”是当务之急。
神华集团有多次兼并重组的成功经验,您认为当前兼并重组的难点在哪里?
张玉卓:神华集团先后重组了宝日希勒、宁煤等企业,重组后各方面均有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神华集团产值和创造利润的主力,特别是宁煤集团的重组整合,成了地方企业与央企合作的典范。
我认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是权衡诸多因素的结果。重要的是,一要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二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让资源得以更优化配置,发挥“1+1>
2”的效应;三要时机合理,规模适度,优势互补。此外,还要注重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工业2.0+3.0+4.0共存”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神华集团将如何进行技术与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张玉卓:“互联网+”的提出,给传统行业变革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空间。目前,神华集团已经打开了“互联网+煤炭行业”的一个小小窗口,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
神华集团正在制定集团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数字神华与信息化专项规划”的重点,是研究“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与互联网结合,将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一个战略发展重点。
在经营模式上,神华集团已经在互联网销售量上进行了探索。目前线上煤炭交易量占神华集团煤炭交易总量的20.7%。下一步将继续提高线上交易的比重,并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核心,增加用户的体验,并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在此基础上,争取早日实现销售的100%互联网化。我们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通过搭建内部信息化平台,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发展质量。
五年前,神华集团就启动了“SH217工程”,近年来,又相继实施了数字矿山、数字铁路、数字电力、数字煤化工、数字港口等工程,内部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目前,数字矿山示范项目已经投入运行,这是“863计划”项目,内容包括自主开发与应用综合智能一体化生产执行系统和综合智能一体化生产控制系统,并配套进行煤矿自动化升级改造和IT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矿井上线运行后,大大提升了传统煤炭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未来,我们在技术上将探索智能化、机器人化,在危难险重的岗位用机器人替代人。
横向上,神华集团建设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上下延伸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产运销一体化的生产指挥系统;纵向上,建设了从生产现场控制到生产执行、企业运营三大层面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这里面既有“两化”融合的意义,又有工业转型升级的考虑,更赋予了“互联网+”深刻的内涵,从而推动了整个系统的升级发展。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和传统低端产业的转型。数字化及信息化作为神华集团“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已提上议事日程。
其一,进一步整合神华集团内部产业链,全面打通煤、电、油化、运一体化产业链,打造高效率的能源供应体系;其二,逐步建成开放式平台,为煤炭行业服务,支持煤炭行业的有序清洁化发展,构建整个煤炭行业的生态系统,为煤炭行业提供一个先进的发展平台,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三,长远覆盖更多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新能源以及创新服务。未来,神华集团还计划依托自建的电力互联网平台,搭载销售电力宽带及其他电子、电力改造等产品和服务,向电力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从“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战略总体布局出发,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丰富发展战略内涵,编制神华集团“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工业4.0等技术路径,逐渐对互联网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并“+”出更多的产业增量。
什么因素能够较快促使煤炭行业脱困?新时期煤炭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张玉卓:煤炭行业的脱困没有捷径,不存在一服就灵的妙药,必须运用发展眼光,综合施策。
一是坚定信心。正如我前面所讲,我们应该对煤炭行业发展总体持乐观的态度。信心来自政府对煤炭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来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态势,这是我们脱困攻坚的强大动力和根本基础。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变。煤炭不仅是我国最丰富、最可靠的能源,也是我国最经济的能源。现代煤化工技术产业化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拓展煤炭行业发展的空间。
二是放眼长远。近年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使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步增大。社会需要清洁能源,但我想强调的是,清洁能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化石能源也没有原罪,通过全面、系统的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它们完全可以变为清洁能源,核心在于生产环节的清洁化和利用环节的洁净化,包括燃煤发电和煤炭转化深加工,关键是保证科技创新和升级改造的资金投入。即便有困难,也要放眼长远,着手实施。可以说这就是煤炭行业的未来。
实际上,在煤炭、煤电领域,上述技术和工艺已逐渐成熟,比如神华集团除褐煤外,原煤实现了100%入洗,运输过程中喷洒固化剂防止粉尘污染,港口筒仓封闭储存,燃煤电厂实现了超低排放,一些燃煤电厂排放指标已低于燃气电厂的水平。但从全行业看,当前低廉的煤炭价格难以支撑煤炭清洁化的成本,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完善,我们非常希望全社会对煤炭行业的发展给予正确看待和大力支持。
三是着眼当前。一是下决心实现生产和利用环节的升级,实现清洁化,这样未来才有市场;二是减少过剩产能,减少劣质产能,这要靠市场的规范、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高效配置资源,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四是煤炭企业自身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我们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发展战略,这是神华集团在国家经济和能源产业“新常态”下对自身定位的再认识,符合中央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要求,契合全球发展清洁能源经济的道路。
当前的煤企、煤炭人应该是何种形象?“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张玉卓:关于形象,首先,煤炭行业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煤炭企业都是平等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次,煤炭行业供应了全社会近70%的能源,是个发光发热的行业。再其次,为保障能源供应,煤炭行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承受着许多压力。
我长期在煤炭系统工作,有些人说煤矿工人“傻大黑粗”,但在我眼里,他们的“傻”是憨厚朴实不矫情,“大”是心有大爱不轻言,“黑”是面对苦累敢担当,“粗”是粗犷豪放好相处。
我想对煤炭行业和煤炭人说,我们应继续保持优良传统,继续奉献智慧和创造能力,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对煤炭行业的要求,扭转当前煤炭行业的被动局面,为社会提供清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