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多日的中钢国际(000928.SZ)公告称,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近日在俄罗斯签到一张46亿“大单”。
据介绍,这是中钢设备继去年成功签下俄罗斯MMK钢厂脱硫项目后的第二张大单。但与上一次不同,此次电解锰项目合同是中钢设备在俄签署的第一个大型工程总承包合同,也是其在国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工程总包合同。
在改革与债务双重压力之下,中钢集团正在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助力旗下子公司向俄罗斯等海外市场进军。但千亿债务的重组方案暂未出台,中钢集团能否借一带一路东风打出一场翻身仗,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首个国外总包合同
公告资料显示,该电解锰项目总承包合同包括建设一座年开采75万吨锰矿的矿山、一座年产35万吨锰精矿的选矿厂、一座年产8万吨99.8%的电解金属锰厂、含配套的基础设施、公路和铁路,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46.2亿,为公司2014总营收110.61亿的41.77%。
中钢集团表示,该项目签约将为中钢设备在俄罗斯市场布局打开广阔空间,也将为公司的海外总包项目积累丰富的经验。电解锰项目是中俄之间近期所签署的大型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符合国家出口政策导向。
在中钢集团架构中,中钢国际负责海外市场的业务及拓展。中钢国际此前由中钢吉炭与中钢设备两个公司重组更名而来。去年8月,中钢吉炭接收中钢设备全部优质资产,并置出了原有石墨、炭素等业务。
上述中钢集团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事实上,去年更名之后,中钢国际已提前在做一带一路战略的海外部署,不仅包括工程技术服务,还有变电站、公路等基建交通项目,近年来他们在海外的项目量也一直在增加。中钢国际是中钢集团最有优势的资产,未来借一带一路东风,有望在亚洲、非洲等海外市场发力,争取更多盈利空间。”
此次中钢设备在俄罗斯签约的电解锰项目,便是中钢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收获的首个大型工程总承包大单。中钢集团提供的资料还显示,今年以来,中钢国际正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工程承包(EPC)、成套设备集成供应、服务指导、参与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及其它灵活的方式把握市场机会,大力开拓国际工程市场,利用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及完备的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带动中国工程技术标准的输出,提升海外市场话语权。
目前中钢设备在海外的主要目标市场为政治、经济成熟稳定、与中国经贸发展紧密契合且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涉及“一带一路”沿线且已经有工程业绩的地区(除中国外),已涵盖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独联体,西亚北非5大板块、15个国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钢铁行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到大单对上市公司是个利好消息,但这个项目将来能否盈利,建设周期等都还是未知。而无论定增或债务解决方案都还没明确,中钢集团今年能否实现扭亏转赢,现在仍是未知数,或者说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能否借力走出困境
自去年9月被曝出贷款逾期之后,中钢集团的债务问题一度备受关注。据报道,“2014年12月开始,国务院就部署让银监会法规部协调召开中钢债务会议,中国银行等债权人牵头成立了债委会,就如何处理中钢债务问题进行谈判。”
根据上述债委会统计,“截至去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牵涉境内外80多家银行,还有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
高达千亿元的债务半年来让中钢集团步履维艰。去年国庆之后,新上任的中钢集团总裁徐思伟着手对中钢集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重塑业务板块及优化公司及人员结构等五大改革步骤。
报道还引述一位据称是接近中钢高层的内部人士消息,“集团债务重组的进展目前已排除了破产的方式,正在做重组协议,计划上半年就把债务协议签下来。”债务问题的最新进展是,“今年4月末,相关机构已将债务审计报告上交到了债委会,但还没有到整体方案讨论的阶段。”
中钢集团并未透露债务解决方案的详情及时间表。在给媒体的官方回复材料中,中钢集团称,“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市场低迷、历史包袱沉重等多种因素影响,中钢集团前期发展中快速扩张,经营粗放等问题集中显现,出现债务危机迹象。”
大力落实改革措施、积极与银行等方面协调解决债务问题外,中钢集团也在积极向资本市场、海外市场寻找更多机会。
资本市场方面,今年2月和4月,中钢旗下的中钢国际、中钢天源先后因筹划重大事项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此前中钢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钢集团层面正与意向方在谈融资事宜,融资方并非盛传的五矿集团或中民投。
为努力化解当前困难局面,中钢集团将综合施策、动大手术,加快实施业务重组、债务结构调整、体制机制管理变革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对内以“止血、瘦身、造血”为目标,加快推进内部改革调整;对外以“时间换空间,不逃避债务”为目标,推进金融债务的结构调整。
材料称,目前,中钢集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债务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最大限度争取各相关方的支持;强化三项资产清理处置工作,全力以赴盘活存量资源;通过新平台公司的运营,加强业务转型中经营风险的防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工程装备、科技新材等优势竞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经营盈利和创现能力,为推进变革新生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