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怎么逼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
之前连续多年GDP年增长10%以上是跟全球格局有关的,并不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开放,更准确的说是长期封闭、然后走向开放,释放了一个战后罕见的潜能。
这里借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下。
假如把世界各国发展程度划分成两个“海平面”,将资本比作流动的水,那么世界经济就是由一个是发达国家组成的高“海平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形成的低“海平面”组成的。而低“海平面”的人工等成本低、增长的潜力更高、机会更多,资本自然就会由高向低流。
中国开放后,高“海平面”的资本向中国这个低“海平面”流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上去了。我们从低海平面往上走很开心,但高海平面的国家麻烦了,它们的资本都出去了,投到中国去生产汽车等,发达国家很难受。
那么,再往后看5年、10年,会有什么问题?现在是三个“海平面”,我们升上来了,后面还有一个海平面起来了,越南的人工比我们低,印度的工资比我们低,非洲的工资也比我们低。中国的投资也开始往外走了,跟过去十五年比,我们经济发展的难度变大了。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低海平面往上升的好处,另一方面,跟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升到一定的高位,当年我们怎么逼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
中国经济第二次腾飞机会,看不明白你就亏大了
我们现在就是低品质、高速度,还破坏环境。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够好,因为我们没有品质意识。德国人做任何东西都精益求精,日本人也是。我们还是悠久的农业文明的特点,大而化之,差不多就行了,这里头有大问题,也有大机会。如果这个品质意识提高一点点,不一定是高速度,但是会有很高品质的经济增长。当品质提高到一定程度,创新的问题就重要了。
问题也意味着机会!而"创新“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第二次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政府一直强调经济转型,提倡万众创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