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减半国内矿企受益一般
其实,20多年来,铁矿石资源税已经历经多次调整,从1994年按60%征收,2002年按40%征收,到2012年征收比例又提高到80%,而现在资源税则又重新回到了2002年的水准。
此次大规模调整资源税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当前国内铁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开工率创历史新低,部分选矿厂甚至已停产一年多时间。有关资讯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精粉矿山的开工率为47.4%,与往年70%~80%的开工率相比差距甚大。国内铁矿企业负担过重,很难同三大矿山代表的外矿在成本上形成竞争,国内铁矿企业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迫使政府在税收政策上作出改变,以期为内矿企业减负,提升企业活力。
二是外矿依存度过高,钢铁行业产业链陷入危机。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提高至78.5%。由于进口矿价格持续下跌,国内矿山大面积停产,我国钢铁行业的外矿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而这直接影响到了钢铁行业的产业链安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涉及国内矿山的相关政策必须改变。
但在笔者看来,单纯的资源税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我国铁矿企业走出困境。这是因为,尽管本轮资源税改革调整幅度很大,但均摊到每吨内矿成本上面其实微乎其微。
根据测算,资源税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国内铁矿企业的税负下降幅度为16.95元/吨~31.68元/吨,与当前铁矿石价格相比,下调的税费仅占当前铁矿石价格的3.1%~5.7%。由于当前国内矿企收入的三成都要贡献给税负,资源税改革并没有为我国铁矿企业提供多少减负空间。
管住伸向企业的“黑手”
既然资源税改政策难以撼动压在国内矿山企业头上的成本负担,那么国内矿山企业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减负呢?
在笔者看来,要想给矿山企业减负,首先要管住那些不时伸向企业的“黑手”。这些隐性成本,可能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致命负担。
事实上,每个国内铁矿企业每年所要缴纳的税费不光是资源税一项。从矿山企业的税费构成来看,资源性税费和其他税费占企业税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7.8%和52.2%,其中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和矿权价款分别占总税费的23.5%、12.6%、11.7%。就整个流程来看,在开采过程中,企业需要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而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交纳增值税及随征附加税种。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我国铁矿山企业税费负担率平均为21%,最高达30%,税费项目共20多项。据测算,国内铁精粉(成品)应缴税额为150元/吨~190元/吨。据了解,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的税收负担仅限于联邦政府0.25澳元/吨的资源税和州政府5%的地方税,两项加起来仅占其离岸价格的5.5%。相比之下,我国铁矿企业占尽地利却依然缺乏成本优势的原因便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资源税只是中国铁矿企业要缴纳的多项费用中的一项,即使大幅调整也很难改变其在成本上的负担。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于资源税之外的其他杂费享有很大的自主权,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国内铁矿企业当作“摇钱树”,时不时地征收些杂费。这些成本虽然很难体现在账面上,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成本。
另外,多数国内矿选厂地处偏远,当地经济基础基本偏差,缺乏支柱产业。作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国内矿选厂虽然顶着荣耀,可以获得一定的政策福利,但是更多时候成了当地政府的“唐僧肉”。曾经有国内铁矿企业负责人向笔者抱怨,每年都有当地政府上门来拉赞助支持,从消防、税务,到妇联,谁有难处都会来揩一把油。这些都成为国内铁矿企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不仅国内矿山企业方面遭遇“黑手”,这种“借机揩油”的行为其实在整个钢铁产业链均有体现。要想真正的拯救国内铁矿企业,除了动用税收杠杆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管住伸向企业“要钱的手”,还国内铁矿企业一个透明的市场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