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2015年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步形成
2015年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逐步形成,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为8.7%。
(一)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小幅提升。
投资增速降中趋稳,但增量依然可观。近几年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渐放缓,2011年以来年均增速每年回落2~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回落约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约7个百分点。鉴于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连续数月同比下降,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难以明显提高。10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内密集批复了16条新建扩建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人民币,这些基建项目的批复和开工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总的来看,2015年投资增速将缓中趋稳,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2.0%;虽然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考虑到巨大的投资基数,投资增量依然可观。
消费总体稳中趋缓,新亮点正在逐步形成。近两年消费增速整体保持稳定,始终处于12%的增长区间,但部分类别增速有所回落。受部分地区限购政策影响,汽车类零售额累计增速也回落至个位数水平,前三季度累计增长9.1%,处于今年以来最低水平。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部分享受型消费和新兴领域消费仍将保持活跃,如阿里“双11”交易额高达571亿元,同比增长63%,充分显现信息消费巨大的潜力。国务院近期提出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住房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这将持续提振消费水平。综合来看,我国消费总体将延续稳中趋缓态势,预计2015年消费增速约为11.0%。
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旨在促进我国贸易平稳健康发展。受益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复苏,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工业出口增速稳步回升。考虑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升值预期增强,以及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5年我国出口形势将有所改善。但我国出口仍面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约为7.5%。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工业增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8.7%左右。
(二)受国内外环境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影响,我国装备工业和电子工业仍将快速发展,原材料等行业将小幅波动下行。
2014年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定向降准等有针对性的“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我国装备工业生产增速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回暖空间有限,机械工业运行将出现分化,但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2014年,我国原材料工业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经济增速缓慢回升,国内经济环境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不减,预计原材料工业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生产和投资规模会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有望增长,产品价格低位调整,行业经济效益略有改善。
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小幅下滑。预计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将小幅回升;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会延续2014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态势,产业减速明显,销售产值进入一个新的低速增长区间,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高位回调,产业出口于国际金融危机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形势严峻。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速仍将维持在10%左右,产业仍将面临国内外宏观经济普遍降温、增速降至个位数风险,领军者与追赶者角色正发生变化,智能硬件与跨界转型成为行业步入新常态的关键词。
(三)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
受国内人口结构变动、融资成本攀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掀起一股采用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机器换人”热潮,这在帮助企业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功设立以及中央加快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第二批自贸区呼之欲出,东部沿海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综合来看,预计2015年东部地区工业增速将平稳放缓。虽然工业增速在下滑,但产业结构在优化,东部地区仍将引领全国的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将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受益于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和产业持续转移等因素,2015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新挑战:2015年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产能过剩严峻,创新能力不强,智能化推进难度较大,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一)企业库存高,结构性产能过剩持续,工业领域通缩风险加大。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各月增量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约为上年库存的2倍。库存增速也出现大幅提高,9月末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高出9.1个百分点。库存增量的大幅提高表明当前需求趋弱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企业库存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一旦超过这个比例企业将选择减少生产从而抑制库存的继续高企,因此当前库存的过快增长必将限制未来企业生产的空间,导致工业行业增速明显下降。
相较企业层面的去库存压力,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压力更为明显。之前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下,许多相关行业过度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风险不断积聚。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下滑的形势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已经十分明显。数据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PPI降幅最为显著,今年1~10月平均降幅分别达到10.8%和7%。
两年多来,PPI与PPIRM始终处于负增长,虽然降幅几度出现收窄,但始终未能扭转负增长的局面。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两个指数降幅再度扩大。这也表明库存高企、产能过剩将导致工业领域通缩风险进一步加剧。
(二)企业创新能力依然不高,研发投入强度仍需加强,产业发展遭遇“软肋”。
近年来,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GDP)明显提高,2013年已经突破2%。然而,与大量的研发投入相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重大科技成果却不多见,特别是成果的产业化运作更是存在明显不足。当前科研经费监管、后期效果评估等环节缺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技术研发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目前大部分“中国制造”仍然主要停留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传统产业主要依靠低成本赚取微薄利润,而新兴产业则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瓶颈。在一些关键领域,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如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电机等高技术含量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我国仍主要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工业快速实现由大变强的“软肋”。
(三)供给面约束持续加大,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剧。
一方面企业要面临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要素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转型过程中在环保、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这些额外的开销将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与2013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了0.2元。除了成本上升带来的困境,很多企业还面临着资金面的压力。今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少1.2万亿元,表明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大、资本约束增强、信贷约束趋紧。这种情况导致企业资金链压力增大,应收账款额度持续增加。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比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高3.1个百分点。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增速也重新回到两位数水平,凸显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境。制造业企业依靠低成本轻易赚取高回报的优势消失殆尽,生产经营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四)智能制造发展速度亟待提升,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仅局限于部分环节的改造提升远远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对于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在局部环节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并非难题,然而要实现产品开发—设计—外包—生产—交付等每个阶段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仍需要大量投入。智能化发展方向也对传统企业在高功效计算机运算平台连接、跨网络云端运算、人性化操作接口、信息集成分析等关键要素的把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较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系统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的覆盖率还很低。面对智能化制造工厂将给所有产业带来的冲击,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完美转型成为摆在传统制造企业面前的难题。
(五)投资效益整体不高,民间资本活跃度有待提升。
2009年以来,投资拉动效果不断减弱。4万亿元投资以及10万亿元的贷款使得GDP维持了两个季度10%以上的增速,之后逐步下降。经过两年,GDP增速下降至8%以下。但是近年来几次启动刺激的时效越来越短,投资报酬递减规律愈发明显。长期以来利用大量投资维持高增长,也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进一步提高,随着这种风险的逐渐累积,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67、64.9和63.6,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表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伴随信心走弱的是投资持续乏力。工业投资增速阶梯状下行的态势十分明显,已经从去年17%左右的增速下降至目前的14%左右。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有所回落。数据显示,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为16%,较年初回落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1~10月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5.1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在度过了前期恢复性增长的一段时间后,当前民间资本活跃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