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41年前的1973年,当必和必拓从黑德兰港向中国运送首批铁矿石产品时,或许很难有人会猜到:截至2014年,这家公司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总量会达到惊人的10亿吨。该公司全球CEO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难掩兴奋,他认为,出口10亿吨“是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重要时刻”。
“实际上,我们用了近30年时间向中国出口了1亿吨铁矿石产品。后面9亿吨的出口量,是在过去短短12年时间达到的。”当首次在上海与包括《国际金融报》在内的媒体记者接触时,麦安哲坦言,“可以想象,过去12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引发的需求是巨大的。”
事实上,《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公开场合与澳大利亚人士及另一大矿业巨擘力拓集团公司(下称“力拓”)的多番接触中,他们均谈及了中国经济及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只是世易时移。与过去几年不同,无论是铁矿石的出口形势,还是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今年却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新变化——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去年年底就预料的那样,“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一点,更是直接体现在了目前不断下滑的铁矿石价格上。TSI钢铁指数高级分析师Oscar Tarneberg11月底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据11月下旬得到的统计数据,“62%含铁量的铁矿粉指数比上一年度降低了65美元/干吨(扣除水分后得到的重量),这比TSI历史统计的最高点191.9美元/干吨低了120美元/干吨以上”。针对这一数据,Oscar的判断同样是:铁矿石市场“进入了明显供大于求的状态”。
供大于求局面形成
对麦安哲等必和必拓高管来说,这又是一次匆忙的中国旅程。12月11日,他们与公司的客户——中国钢厂高管们安排了会面,还要为晚上“准备了4个月之久”的庆功会彩排。
虽然忙碌,但他们无疑是高兴的。毕竟,12月11日这一天是“必和必拓10亿吨铁矿石运送到中国”的历史性时刻,更见证了一家19世纪成立的小镇企业如何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矿业巨头。就连奔赴晚宴途中被《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小心踩了一脚,必和必拓全球市场总裁白伟诚(Arnoud Balhuizen)都能微笑应对,并和记者开玩笑说“没事”。
10亿吨铁矿石,足以让任何矿业巨头惊叹。“这是是一个庞大、令人惊叹的数字。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数字见证了这个伟大国家非凡的发展成就。”麦安哲在当晚19时的晚宴致辞中不吝赞美,“用10亿吨铁矿石制成的钢材大多投入到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建房屋600亿平方米,铺设高铁道路1.1万公里,兴建108座机场,修建高速公路10万余公里。”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无法估量的,它们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看看今天的上海,你就能感觉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麦安哲说,“对于必和必拓来说,10亿吨铁矿石是公司取得发展的最好明证。”
言毕,必和必拓一众高管与宝钢总经理陈德荣及其他中国“大佬”们——马钢、江苏南钢和常州中天钢铁等钢厂的负责人觥筹交错,互相寒暄。
然而,这场由西方公司举办、却充满中式风格的晚宴举办之际,中国的铁矿石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却早就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不同于前几年的变化。
前几日,应朋友之约,《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第三次来到了松江钢材城。与今年年初调查“肖家守(松江钢材市场董事长)遭银行索债”、今年年中与钢贸商交流时的情况类似,这里的人气仍不能与前几年热闹的情形同日而语。
相比于钢贸商,或许还有人更急。“相对来说,我们还是淡定的。”记者的一位钢贸商朋友却表示,“至少就现在的情况猜测,钢贸商的日子可能还比铁矿石贸易商过得好一些。毕竟,铁矿石的价格在节节下跌。”
今年11月底,《国际金融报》记者曾与铁矿石指数发布机构普氏能源资讯公司(下称“普氏”)有过交流。普氏中国区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62%含铁量矿石的价格,今年年初价格尚在130美元/吨以上,“但此后迅速下跌,到今年的10月,价格已跌至77美元/吨”。
统计显示,77美元/吨是2012年铁矿石最低点时的价格,也是2009年时的铁矿石价格水平。“这在前几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一位资深钢铁圈人士看来,“2009年和2010年时,那阶段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同时,客观而言,在‘中国需求’的刺激下,铁矿石CFR价格(到岸价)达到了200美元/吨的顶点。那时,钢厂与矿商违约的事件也有发生。”
“但现在的情况,与前几年完全不同。”上述人士说,“如果回到年初,我都有点不敢想象。”
在分析人士看来,更重要的是,与前几年情况不同,市场格局几乎彻底出现了转变。“铁矿石市场进入了明显供大于求的状态。”Oscar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一方面,几个主要的铁矿石出产地产能都有显著的提升,且相关国家本就有大量的库存积压;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产品的产量虽然有上升势头,但主要还处于放缓阶段,且目前产量提升主要是由出口的产量需求来推动的。”
“铁矿石低价对于买家是好消息。对于卖家而言,是一个灾难。我们分析,接下来的两年还将持续供大于求的情况,接下来会持续看到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铁矿石供应。”分析师Paul Bartholomew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矿价或持续下跌
在上述钢铁圈人士看来,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仍将延续。他12月17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大宗商品的最基础品种原油价格仍在下跌,这将影响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如铁矿石;另一方面,中国GDP增速可能不会再回到8%以上的水平,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的节奏将放缓,这将进一步影响到需求,进而加剧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乔伊·霍基12月16日预计,铁矿石价格“还将在5年新低的基础上继续下跌”。
“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铁矿石价格)还会下跌到60美元/吨左右。”霍基坦言,铁矿石价格下跌“对财政预算有很大影响,因为,燃料煤和小麦价格已分别跌了15%和20%”。
12月16日,从巴西里约热内卢传来消息说,淡水河谷铁矿石主管Peter Poppinga在一场公开的行业会议上称,预计2015年对于铁矿石而言“将是艰难的一年”。但他同时强调,“铁矿石价格不太可能跌破目前的水准。”
“黑铁时代终结。”早在几个月前,国际投行高盛就在关于铁矿石的报告中称,“今年是一个转折点,铁矿石产能扩张速度追上了需求增速,利润率跌至历史新低。”
“铁矿石价格跌幅之大令人瞠目,供应过剩及中国市场需求前景疲弱,将使价格难以复苏。铁矿石和钢铁价格下挫不会刺激需求增长,相反,中国钢铁产能触顶的那天正越来越近。”高盛称。
高盛当时还预计称,明年铁矿石价格为80美元/吨,2015年全球铁矿石供应过剩量将增至1.63亿吨。但显然,目前铁矿石价格的下跌预期超出了高盛的预计。
美国道琼斯通讯社近日援引花旗银行的报告称,其已将2015年铁矿石价格预估下调近1/5,从80美元/吨调降至65美元/吨。花旗银行还称,2016年,铁矿石价格或将滑向50美元/吨——该水平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见。
部分矿商调整战略
那么,对于市场中的矿商们来说,现在下跌的矿价、供需格局改变的市场真的是“一个灾难”吗?
至少,必和必拓不这么认为。“实际上,我们过去已预计到铁矿石的供应会发生变化。因为过去各大矿商一直在投资和增产,这些投资和新增的产能目前释放出来了。”麦安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多次强调,“我们预计市场会有一个回归常态的过程:从前期供不应求,到供应满足需求,再到供应大于需求,这样一个态势的转变,我们早就预计到了。”
“我们一直在观察这种变化并作出一些预测。”麦安哲说,2001年开始,必和必拓就投资了250亿美元用于提高矿山的运营效率,提高产出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且从2011年开始,公司就没有再增加矿石项目上的投资。
麦安哲直言,必和必拓早已预计到了铁矿石的供应会发生变化,“因为,过去各大矿商一直在投资和增产,这些投资和新增的产能目前释放出来了。我们也预计市场会有一个回归常态的过程:从前期供不应求,到供应满足需求,再到供应大于需求”。
其实,记者也在去年一次内部会议获知,提高效率已经成为必和必拓的目标。为此,该公司不会再审批通过新的铁矿石项目,同时将加大现有铁矿石的开采效率。
这一点得到了麦安哲的确认。他告诉记者,公司提高效率的表现之一就是能将铁矿石产能从2015年最终建成的2.45亿吨产能继续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至”2.75亿吨,以满足市场将来的需求。
事实上,不止是必和必拓,“效率”一词同样出现在了力拓和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MG)的官方说辞中。“为加强皮尔巴拉地区的生产效率,拉动皮铁矿石资产的价值,力拓宣布推迟对银草滩绿地项目的投资决策,最早在2015年第三季度启动。”力拓近日称,公司将通过扩大棕地项目的产量、消除皮尔巴拉矿山网络的瓶颈和增强生产效率等措施保持原先的预测产量,即2015年实现3.3亿吨/年,到2017年将实现3.5亿吨/年。
11月28日的投资者关系会议上,力拓还称,其“正转型成为一个更加精简、更加负责任的企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并承诺明年将给股东带来可持续的现金回报”。
FMG总裁潘纳威对外表示,继续着重安全、高效和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会将目标放在提供出众的股东回报,“在目前的环境下,谨慎的做法是推迟增产所需的资金投入。公司将利用现有的采矿和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增产,继续将重点放在可控制因素,确保运营效率和现金控制以继续提前自愿偿还债务。”
一位权威人士去年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则称,即使价格下跌,矿商们都可以保持盈利。一方面,在提高效率上,他们确实有准备,也有优势;另一方面,与中国的情况不同,从开采成本来说,澳大利亚矿业企业的成本可以称得上全球最低。
联昌国际银行今年10月初也预估,“力拓可能将其目标定为:到2020年,铁矿石FOB(离岸价格)交货价现金运营成本降至15美元/吨到16美元/吨。必和必拓的中期目标为:将其铁矿石FOB价格降至20美元/吨或以下。”
也就是说,从成本角度看,即使矿价真的跌至50美元/吨,市场中几个主要的矿商仍将处于盈利状态。相反,国内的低品位、高成本矿山可能就会为市场所摒弃。
依旧傍牢中国
变的是矿商们的公司战略,但不变的,或许还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得知,傍牢中国,很可能还是市场中几大矿商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之一。
山姆·沃尔什今年7月曾说,中国的经济正实现其预期增长率。同时,由于铁矿石一直处于低价,今年以来中国的生产商已削减了8500万吨产能,“而且,随着中国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对高品质铁矿石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绑定中国市场,一直是力拓的选择,毕竟,中国铝业公司是他们的最大单一股东。中国的铁矿石市场,更是解决了这家公司一半以上的产能。”上述钢铁圈人士称。
记者了解得知,今年以来,力拓正继续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在力拓提供的新闻稿中,他们的合作对象既有像中铝和中钢这样上游领域合作的公司,还有湘电集团这样的设备提供商。
“中国经济爆炸式的增长对于大宗商品的爆发性需求导致了很多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前一阶段暴涨。也正是因为这种价格的暴涨,激发了大家对于采矿行业的投资热情。因为这种高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致使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和像必和必拓这样的矿业公司过去几年加大了投资。”麦安哲说,这些新增投资和新增产能可保证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对于资源的需求。
在他看来,高品质的铁矿石不是稀缺的资源,不光是澳大利亚,其他国家也享有,“因为供需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可以保证有国家愿意去发展采矿行业来满足中国这样需要资源国家的需求”。
麦安哲恭维说,澳大利亚是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的国家,“中国完全能以公平的市场价格从澳大利亚获得更可靠、更具持续性的高质量资源供应,而不用在本国自行开发低效率的资源”。
淡水河谷的举措是与中国港口建立深度合作。青岛港稍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根据协议,青岛港集团和淡水河谷将就增加青岛港和马德拉港之间的铁矿石贸易量进行合作,致力于为巴西铁矿石出口到中国搭建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促进青岛港与马德拉港之间贸易和航运事业的发展。
上述计划显示,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将携手打造“淡水河谷·青岛港铁矿石分销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现在不止是铁矿石,其他资源同样成为部分矿商挖掘的对象。麦安哲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希望增加对中国铜矿的出口,“目前,我们对中国出口的2/3都是铁矿石的出口,铜只占对中国贸易量的1/6。铜的增长空间是很大”。
“此外,我们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大。如果看得再远一些,公司会加大对钾肥的投入。”麦安哲说,“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可能未来能源密度会降低,对能源的使用效率会提高,能源产品的需求慢慢会达到一个峰值。接下来,经济增长对能源产品的需要将集中在致力于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对食品的需要,这方面(钾肥)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