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已正式出炉,至此,工信部历时三年分三批公告了305家规范企业名单,使的多年来“潜伏”钢铁产能露出水面。
李新创透露,现在钢铁产能过剩的确很严重,仅仅305家规范企业的产能就超过了11亿吨,另外还有200多家企业没有统计进去,整体算下来,即便有很多企业会少报,钢铁产能超过12亿吨没有任何悬念。
在庞大产能面前,钢材的实际需求量并未跟上,产能实际利用率不到70%。
12月3日,冶金工业规划院对外发布2015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预计2014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7.1亿吨,同比增长2.45%,2015年钢材实际需求量为7.2亿吨,同比增长1.41%。而粗钢产量方面,今明两年分别为8.2亿吨和8.34亿吨,同比分别增5.26%(统计局年鉴口径)和1.71%。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冶金规划院钢铁消费预测成果通过“中国钢铁工业蓝皮书”——《中国钢铁形势分析与预测》进行发布,除了2009年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外,其余各年对粗钢产量、钢材需求量的预测值均与实际数字吻合。
“2015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趋好,各下游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仍难见根本性好转,钢材需求量将维持小幅增加。”李新创说。
工信部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否认。11月25日,工信部在官网发文表示,这些年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控思路主要是通过事前审批方式控制产能,“由于审批核准制度滞后于市场需求,致使政策调控产能的成效不佳”。具体的表现是,国家在控制产能方面基本失控,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游离在行业管理之外,即使一些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存在大量未经审批自行建设的钢铁项目,钢铁行业宏观管理走入了“死胡同”。
在回答工信部名单外的钢企怎么办时,李新创回答:“孩子都生下来了,你能掐死吗?”“钢厂未批先建是违规,但政府上去就掐死就是违法。”他说。
这意味着,除了少部分产能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大量的过剩产能依然可以找到出路。但过剩必然带来残酷的竞争,“因为很多钢铁企业是通过价格竞争获取利润,造成的结果就是钢价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
李新创表示,今年1到10月份,每吨钢材价格同比下降了335块钱,明年的钢价依然会保持低位波动,想要大幅上涨很困难。据了解,由于铁矿石价格在今年出现大幅下跌,国内钢铁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但由于钢价也在下滑,行业整体依然处于微利状态。
除了钢铁产能过剩埋下的苦果,让他揪心的还有,钢企头上还有两把刀:一是环保压力;二是资金压力。
在发布会现场,李新创在肯定“环保压力是企业应该贡献社会的”之后,将炮口直接对准了金融机构:国内金融业的销售利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几,而一般制造业的利润率之百分之五,钢铁业更是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但是金融业的利润高是没有意义的,是建立在榨取实体经济利润的基础之上的,也可以说是垄断造成的。
“钢企最大的风险是资金链。现在钢企的负债率比较高,接近70%,有的企业甚至更高,这么高的负债率,在中国金融环境下,怎么可能有效率?”他说。
实际情况正是如是。随着产能过剩、全行业亏损等局面的加剧,国内钢铁企业近两年遭遇越来越严格的银行贷款政策,尤其是围绕钢贸商群体爆发债务之后,钢铁企业更不受银行业待见。
李新创表示,虽然钢铁自身也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但是钢铁行业当前的困境主要是金融部门的不支持造成的,金融业没有创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客观环境。
他呼吁,现在的金融环境太恶劣,企业融资成本太高,希望金融机构不要盲目一刀切低“抽贷”,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再抽掉几十个亿后还能活。“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倒闭后,首先受损的也是金融机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