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市场代理模式正在消亡

   日期:2014-11-28     浏览:136    评论:0    
核心提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经济领域变一直盛行代理商模式;通过多级代理机制,生产企业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掉繁琐的销售业务流程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经济领域变一直盛行代理商模式;通过多级代理机制,生产企业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掉繁琐的销售业务流程和最快速的回笼资金,从而专心的投入生产研发,推进各个产业快速发展。钢铁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曾经在钢铁行业盛行一时的代理商模式,也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钢厂为何青睐代理商模式

钢厂作为生产主体,其定位的职能是研发和生产,下游需求方只能被动的接受商品,而鲜有参与权,甚至生产者与需求者从未有过任何的交集。

 

钢厂生产钢材,通过各级代理商实现产品的快速分销、资金的快速回笼,从而投入新的研发和生产,周而复始。在此前的数十年十年里,我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就这样等级森严的运行着;代理商充当着整个行业的资金蓄水池功能,贯穿整个产业链;钢厂从来不需要担心产品销不出去,资金回笼问题,代理商机制便是最大的润滑剂。

 

代理商模式的历史使命正在消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产业的快速变化,我国的这种在以往无往而不利的代理商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被动的进入缓慢消亡的过程。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进展加快;最为直接的则是相关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主体发生转移。

 

就钢铁行业而言,随着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不断加剧,市场供应从供不应求到严重的供过于求之后,钢材市场主体就已经从当年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神坛上的钢厂,为了生计,不得不降落凡尘,主动推销自我。

 

我国的钢铁市场已经进入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阶段,各家钢企为了尽快清理库存和回笼资金,不得不尽力讨好掌握了其命脉--销售渠道的代理商们;与此同时,随着钢价不断下跌,行业进入寒冬之后,此前能够快速帮助其出货及回笼资金的代理商们,正在快速的萎缩。

 

受制于钢价持续回落、行业内资金持续紧张,银行限贷抽贷等一系列动作;风光一时的代理商正在快速的丧失其“市场润滑剂”的功能,资金“蓄水池”功能几近干涸;纷纷采取减少订货、低库存等操作手段规避降价、资金成本占压等风险;使得近两年来的市场恶性竞争向钢厂层面转移;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市场长期维持低库存,钢企内部则是罕见的高库存,清库困难、资金回笼压力大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钢厂在维持代理制的基础上,又纷纷开辟了子公司、办事处直销,大型重点终端直供;甚至有一些钢厂开始实行“代运”机制,有钢厂直接帮助代理商向订货终端发运资源,由此开始沉淀终端用户,赤裸裸的抢夺代理商的市场份额。

 

钢价的持续下跌,行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很多的代理商出现破产或被逼转型退出;随着钢厂直供、直销等渠道的日渐成熟,特别是钢铁电商模式加速帮助上下游对接的情况下,身处链条中间的代理商模式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快速蚕食;它的历史使命也正在消失。

 

就我国钢铁行业而言,在“市场服务”为主体的新形势下,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国内的钢厂、大型钢贸代理商等主体纷纷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模式,寄希望通过此,无缝对接终端需求、及时精准的收集市场反馈,更加科学、个性化的实施钢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在越来越崇尚扁平化市场的当代,代理商唯有不断的适应市场、加速变革转型才能生存下去。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