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版目录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对市场竞争充分、企业能自我调节、可以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的有15项内容,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肥、造船设施项目以及城市供水等城建项目均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在境外投资领域,除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全部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在下放方面,下放地方政府核准23项内容,并对现阶段仍需核准的项目,明确了中央部门和地方的责任。地方和企业关注度较高的火电站、热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新建港区、通用机场、扩建军民合用机场、扩建一次炼油、铁矿开发、新建乙烯等项目,以及部分水电站、电网工程、飞机制造等项目,均下放省级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核准。
经过去年、今年两次修订,使得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合计减少约76%,其中,2013年本的《核准目录》修订后,减少了60%;通过今年的再次修订,再减少40%。
对于在由核准改为备案条件下如何限制钢铁等过剩产业的投资,发改委产业司副巡视员李忠娟称,首先国家的重要项目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以钢铁为例,2004年以来发改委核准钢铁项目大概48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产业布局的调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国家遏制新增产能措施成效显现。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相关文件,要求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该指导意见出台一年来,今年1-9月,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875,-21.00,-2.34%)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14.4%、31%、6%。因此,总体来说,国家遏制新增产能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第三,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已经初步形成。目前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市场需求已经进入了平台期,这几个行业的产量增幅都处于平台期或开始下降。产能过剩行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因此企业扩大产能的意愿明显减弱,投资更趋于理性,更多集中于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项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