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须开辟资源利用新路

   日期:2008-07-22     浏览:1780    评论:0    

多晶硅产业须开辟资源利用新路

    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太阳能这一丰富的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太阳能光伏产业风起云涌,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原料的多晶硅产业异常火爆,国内外投资上马多晶硅的企业和产能不断刷新记录。随着产能的飙升,多晶硅与同样发展迅猛的有机硅行业对工业硅原料的争夺战也迅速浮出水面。

 

    据了解,我国目前工业硅年产量约为70万吨,出口2/3,出口量相当于国外总消费量的一半;剩余1/3用于国内消费,其中约60%用于生产有机硅,其余用于合金铸造等。目前,国内有机硅工业发展迅猛,预计2010年有机硅单体产能将增至约180万吨,这意味着将新增工业硅需求30万吨以上。

 

    另一方面,目前多晶硅产业蜂拥上马的新扩建项目,将新增年产能16万吨~19万吨,涉及项目超过30个。这些产能如果1/3即约6万吨在2010年投产的话,则一年就要消耗工业硅约20万吨,占2010年国内工业硅总消费量的约1/4。多晶硅产能暴增必然跟有机硅争夺原料工业硅,这将使我国整个硅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变化。

 

    这一点从近一年多来三氯氢硅的价格走势已能看出端倪。原本作为有机硅中间产物、市场流通量很小的三氯氢硅近段时期价格暴涨,截至今年3月初吨价已经窜升至1.9万元,且丝毫没有回头之意。这其中有工业硅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的因素,而多晶硅企业突然集中涌入买方市场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三氯氢硅在有机硅产品中所占的成本比例远高于多晶硅产品,快速上涨的原料价格正在挤压有机硅企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一些有机硅企业如仍不能在下游高端消费领域和规模化技术上有所突破,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陷入无米下炊或无利可图的尴尬局面。

 

    工业硅是高能耗产品,且间接消耗大量优质木材,发达国家工业硅生产严重萎缩,如日本早在1983年就停止了生产,所需工业硅全部从中国和巴西等地进口。基于此,未来下游消费行业寄希望于工业硅产能迅猛增长以化解原料供需矛盾是不太现实的,我国的产业政策也不太可能长久地鼓励这类产品的发展。

 

    中科院的有关专家指出,要缓解这种愈演愈烈的原料争夺战,有机硅或多晶硅生产企业必须开辟出可以绕过工业硅的技术路线,或者显著提高生产中硅的利用效率。

 

    就多晶硅行业而言,如果冶炼法多晶硅比重能够提高,工业硅的消耗就将减少,甚至可彻底解决工业硅的原料短缺问题。因为该工艺不产生四氯化硅等含硅副产物,硅的利用效率比其他工艺提高将近两倍,且可以直接利用硅石,避免了外购工业硅,成本也低。但这项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其工艺路线在我国要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如果能将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中的硅利用效率提高,也是一条解决途径,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探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另外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将有机硅与多晶硅产业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据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林介绍,目前该公司正在全力推进以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制取气相法白炭黑,生产过程分离出的氢气、氯化氢与三氯氢硅都可以重新进入生产流程之中,成为有机硅与多晶硅的生产原料,既降低了污染排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硅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缓解有机硅与多晶硅的原料之争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24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