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路透社援引了解中铝策略的消息人士的话称,嘉能可考虑对力拓重新发起收购时,作为力拓的最大股东,中铝将成为嘉能可的重要砝码。
“中铝将借机实现自己五年前未实现的三大目标:在董事会拥有一席之地、在全球最大矿业公司拥有最大影响力、获得秘鲁的一个铜矿或完全控制几内亚的一个铁矿。”路透社所引用的消息人士的话称。
此前的10月7日,力拓对外宣布,今年7月,嘉能可曾与其接洽,并提议双方合并,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力拓的拒绝。力拓随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力拓董事会经协商后,一致认为合并交易不符合股东最佳利益,已于8月初将拒绝意见传达给了嘉能可。
此后,嘉能可也对外发表了类似声明,称“不再积极考虑”双方合并的提议。
但目前看来,嘉能可的这纸声明似乎只是一枚“烟雾弹”。这家过去十余年来迅速膨胀的全球最大贸易“大鳄”仍未彻底放弃收购力拓的可能。
10月15日,也有外电引述消息人士报道,嘉能可正考虑赴澳大利亚寻求第二上市,而这一举动也被业内解读成或为收购力拓铺路。
但对于嘉能可“游说”中铝之举,中铝新闻发言人袁力在10月17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未能就此发表评论。
嘉能可再铺路?
自力拓对外公布嘉能可的合并提议后,这一矿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计划也持续成为业内关注焦点。截至目前,即便双方都已明确表态,但围绕这笔生意的悬念依然存在。
一名了解嘉能可的国有企业贸易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嘉能可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其试图寻求上游矿产资源的话语权已经十分明显,而嘉能可此前发布的声明也并不代表其彻底放弃收购力拓。
“业内熟悉嘉能可的都知道,这家公司很少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很多中国公司也都和嘉能可打过交道,对方几乎不会吃亏。如果条件都满足,嘉能可回头也可以再宣布收购力拓。”上述人士说。
来自外媒的报道也同样指出,目前担任嘉能可首席执行官的IvanGlasenberg似乎也并不甘心放弃打造一个规模达1600亿美元的矿业巨无霸。
报道中指出,为赴澳大利亚推进第二上市,嘉能可的管理层自今年夏季开始就已经与一些大型投资者举行了会谈,并听取了他们对公司在澳大利亚第二上市的意见。但嘉能可发言人未能对赴澳上市作出回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嘉能可试图推进第二上市的计划,目的也正在于为收购力拓进行铺垫。
外媒引用伦敦Bernstein分析师Paul Gait的话称,嘉能可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寻求第二上市,明显是为了接下来的并购做准备。
“由于力拓在伦敦和澳大利亚双重上市的公司结构,力拓大约有30%的股票在澳大利亚上市。嘉能可在澳大利亚第二上市以后,未来对力拓再次提出收购时,就可以通过向力拓的澳大利亚股东提供嘉能可在澳大利亚的股票,而不用以全部现金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援引PaulGait的话说。
而国内一家熟知矿业行业的投资机构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嘉能可的业务结构中并未拥有铁矿石资源,其涉足的铁矿石业务也仅局限于贸易渠道,而若成功收购力拓,这也就意味着,其依靠现成渠道就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矿业“巨无霸”。
值得注意的是,嘉能可虽然暂时对外表态,但其此前发布的声明中实则也为其后续的“回马枪”留下了诸多空间。
来自嘉能可的声明显示,“公司将保留未来再次提出并购的权利”,并表示未来的并购将以力拓董事会推荐的形式或第三方邀约的形式或者在重大条件改变的情形下提出。
成败中铝
作为力拓的大股东,根据规定,任何收购力拓的股权交易都须经得中铝的同意,而目前,围绕这一备受关注的巨额合并计划,中铝则始终选择沉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中铝香港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也未能获得对方的回应。
而多名有色金属行业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铝虽为力拓大股东,但其与力拓的关系并未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而这也或将成为中铝考虑出售股权,借力嘉能可实现跨越的关键考量因素。
“中铝目前一直在谋求扭转亏损的局面,但苦于找不到出路,这也许是个突破口。”招商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彭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来自路透社的报道则援引一名接近中铝的银行人士的话称,“嘉能可有可能说服中铝,让其理解牵线与力拓合并以及(让)中铝成为一家更大公司股东的种种好处。”
此外,上述银行人士还指出,中铝在今年未能在购买秘鲁LasBambas铜矿的竞标中胜出。这一超大型铜矿此前被中国五矿财团以70亿美元的作价收归麾下。
“如果嘉能可想与力拓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矿业者,中国很可能会要求其出售更多铜矿资产,例如力拓的秘鲁LaGranja项目或者蒙古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对中铝而言,这些都是很好的目标。”上述人士说。
与此同时,力拓内部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不能预料嘉能可未来就收购力拓的计划还将有何种举动,但中铝在其中的角色则极其关键。
而对于嘉能可的这一主动合并诉求,力拓内部人士则称,两家公司在业务结构、运营重心等方面实际上都存有诸多不同。
“嘉能可是做贸易发家的,贸易商和做实业的在公司管理和经营层面的套路本来就不一样。”力拓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