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达8.19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如同套在中国钢铁业身上的枷锁,不仅吞噬着行业微薄的利润,也日益影响到钢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的战略安全。
面对坐拥富铁矿的海外矿业巨头,鞍钢矿业以全链条、全流程、全系统的创新管理,打造“智慧矿山”,全面提升贫铁矿的竞争力,逐步实现了以贫铁矿开发支撑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贫矿”不代表落后
2008年,铁矿石价格从超过1200元/吨直降至500元/吨。这让鞍钢矿业等国产矿山企业遭遇“成本之痛”。
“中国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能靠后天的技术和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邵安林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中国“贫铁矿”的发展方向。
为此,鞍钢矿业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全系统的视野,创立了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在降低“显性成本”方面,鞍钢矿业采用了工序标准成本分析对成本单元进行细化,并将指标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岗位、生产操作者肩上。
通过优化重点工序、工艺流程、组织结构等,在短短4个月内,鞍钢矿业就将铁精矿成本降了21%,不仅与矿石市场价格“接轨”,也具备了与国外矿业巨头“叫板”的成本优势。
“依靠技术和管理优势,我们得以将铁精矿的完全成本保持在530元/吨左右,远低于进口矿价格。”在邵安林眼中,“贫矿”不代表“落后”。通过战略成本管理,他们一样可以奋起直追。
供应链的“管控”智慧
去年,鞍钢矿业的盈利达69亿元,是2007年的近5倍,为扭亏为盈作出了巨大贡献。
“能够保持非常强的盈利能力,绝不仅仅是矿石价格带来的,事实上,通过管理升级,每年带来的效益至少30亿元以上。”邵安林表示。
近年来,该公司以对标和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精细、严格、到位”的高效执行文化为引领,并提升全员素养保证精细化管理。
2009年,鞍钢矿业开始进行基于供应链管控体系的物资管理,得以在当年将物资平均采购价格比上年降低20%,创效6.2亿元。
近年来,借助矿山大型信息化网络,鞍钢矿业建设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物流管理平台,仅新增的物耗实时管控系统就为鞍矿解决了落地积压的锰矿石11.3万吨。到2012年末,共降低资金占用5298万元。
“目前,整个中国矿山行业的管理方式呈现金字塔形状,顶尖部分的水平很高。鞍钢矿业作为行业龙头,对整个管理进行打乱和重新整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水平,是中国冶金矿山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杨家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信息化的“无形抓手”
“没有信息支撑的管理都是空中楼阁。”在鞍钢矿业综合管理部部长刘炳宇看来,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的动态响应是解决中国矿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2011年11月1日,鞍钢矿业在全面培训升级后,正式采用SAP管理系统。第一个月即实现新旧系统异常差异为零,在并行两个月后便实现了SAP系统的独立运行。
通过统一的SAP信息管理平台,鞍钢矿业实现了四大城市、八大矿山的数据共享。单是通过智能调度系统,鞍钢矿业就将运输效率提高了10%。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综合的系统。这是对矿业公司几十年管理经验的总结、梳理和固化。”刘炳宇介绍。
整个解决方案都具有鲜明的鞍钢矿业特色,被称为“鞍钢矿业管理系统(AMS)”。现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像是一张环环相扣的无形网,将这个看似土气、粗放的矿山企业凝聚成一座“精细、严格、到位”的智慧矿山。
“鞍矿不但关心自己,关心行业,还关心国家的发展战略,行业的引领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指出,“一个产业要有竞争力,必须要有像鞍矿这样的大企业作为行业的引领,起到领跑作用。这个产业的竞争力不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产业的综合素质。”
这座“精细、严格、到位”的矿山正逐渐成长为我国基于全价值链的战略创新管理示范基地。这不仅标志着鞍钢矿业向“世界级铁矿山企业”的全面迈进,也强烈宣告着中国矿业迎来了贫铁矿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