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报的数据来看,银行股的资产质量仍然在不断恶化,尚未看到不良率见顶的迹象。并且对于下半年以及2015年的业绩,市场也开始有更多担忧。”上海一家阳光私募总经理分析。
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582亿元,较年初上升771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从行业分布看,不良贷款仍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从区域分布看,已经出现从长三角蔓延至珠三角、中部地区的趋势。
不良风险蔓延至中部
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71亿元,其中二季度余额新增403亿元。上半年上市银行核销不良贷款656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
截至6月末,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率为1.05%,较年初上升7BP,其中股份制银行整体不良率较年初上升13BP;城商行的不良率为0.76%,较年初微升3BP。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此前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仍需继续消化,不良率可能还会有小幅上升,但风险可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各家银行披露的不良情况统计,之前市场忧心忡忡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质量尚未明显恶化。如北京银行表示,现金流全覆盖的平台贷款占比提升至99%,平台贷款质量始终保持优质水平。另外还逐季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房地产贷款无新增不良。
从行业看,上半年的新增不良贷款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两大行业;按地区分布统计,除了“重灾区”长三角外,不良风险的势头开始不断向珠三角、中西部地区蔓延。
建设银行上半年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两个领域的不良率达到3.18%和5.15%,与2013年末的数据相比继续呈上升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2.26%的不良率仍然是最高的,但是比2013年末的2.29%已经开始略有下降。相反珠三角的不良率则从0.88%上升至1.15%,中部地区从0.89%升至1.00%。
在中国银行的减值贷款分布中,除华东地区的减值比率继续上升外,中南地区的上升也较为明显。农业银行的珠三角、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也呈现类似的上升势头。
工行表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分别是环渤海、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前两个地区是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在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问题,导致企业资金较为紧张。西部地区部分企业贷款违约增加,则是受煤炭价格下跌影响。
与建行相类似,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也是工行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分别达到1.85%和3.62%。工行表示,制造业中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尤其以机械、金属加工以及纺织服装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最为明显;而批发零售业则是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部分批发领域企业出现资金紧张。
20日资金净流出58亿
对于处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转型升级阶段的银行股,资产质量风险的不确定性,将成为长期压制其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长期银行估值的提升主要驱动力将是经济转型成功和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化解。”招商证券认为。
平安证券也表示,银行股的资产质量趋势难言乐观,即使大量核销和转让放缓了不良双升的趋势。从具体银行来看,将核销和转让还原后,不良率排在前面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不良形成速度相对较快的银行则是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譬如,光大银行上半年共计核销以及转让58.6亿元不良贷款,将不良率锁定在1.11%,将此影响还原后,光大的不良率提升到1.58%。民生银行上半年的不良率为0.93%,平安证券将其核销和转让还原后,其不良率达1.39%。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的近20个交易日里,银行板块下跌了1.82%,在24个二级板块中排名倒数第一。银行股在2015年的市盈率也跌至平均4.11倍。在其他板块中,除了保险略跌0.73%外,剩下的22个行业都在上涨。
从银行股具体的资金进出情况看,最近20个交易日里,16家上市银行合计资金净流出57.96亿元,其中资金净流出规模较大的有兴业银行(11.2亿)、浦发银行(9.93亿)、民生银行(9.42亿)。
Wind数据还显示,截止2014年中报,在机构(剔除一般法人)对各家上市银行的持股中,兴业银行依然得到最多的机构追捧,总共有270家;第二名为平安银行,共有239家机构持有。机构手里的筹码占流通股比例也是银行股中最高,达到了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