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导致消费不足
迟京东认为,目前,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仅正规企业年产钢达11亿吨,加上不正规生产的超过12亿吨,而国内市场需求在7.5亿吨左右。2014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4.12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一半。但是,去年年底,一些钢铁企业不承认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过后,钢铁行业形势进一步恶化,钢铁企业都开始承认过剩,但一些地方政府还不承认。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表现,随着产能的扩大、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供需矛盾突出,最终出现常态化。
中国GDP增速从10%回落到7.4%左右,必然导致市场消费下降。市场上买东西的钱少了,消费自然下降,钢铁也不例外。
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想办法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市场消费,但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就业和社会稳定。这种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钢铁企业依然十分困难。
“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
当前,国内钢材价格为1994年的92%,而铁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居高不下。钢材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有市场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恶性竞争所致。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甚至有些大型国有企业不遵守市场秩序,在产能持续扩大后,为了把钢材卖出去,打“价格战”,不考虑成本降价出售,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自己吃了亏,所在地区的钢铁企业也跟着受损。
钢铁企业想挣钱,就要遵守市场规矩,参与公平有序的竞争。但有的企业投机取巧、偷税漏税,有些账本上的钱不是靠自己真本事挣的;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上环保设施,有的上了也不用,或者白天开、晚上关,这使钢铁企业在成本投入上存在不公平竞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有很大关系。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实施,这些企业将会受到惩罚。
铁矿石原料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国产铁矿石占比仅为40%,60%被国外垄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内钢铁企业没有制定长远的矿石发展规划,也就很难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矿产资源供应格局。现在,许多企业使用的矿山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勘探出来的,近些年开采的大型矿山很少。
日本在矿产投资领域,曾经出现过连续二十多年的亏损,每投一吨,就亏一吨,但日本一直在坚持,没有抛掉股权。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抓住机遇,钢铁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今天,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重要铁矿石基地,都有日本的影子。尽管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很大,但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国内钢铁企业“扛”着钱,去国外买矿,经常碰壁回来。这些问题说明,中国钢铁企业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资源战略。
企业自身改革不到位
迟京东说,从钢铁产量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占50%,私营企业和私有控股企业占50%。但是,从固定资产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占到了75%,私营企业和私有控股企业占25%,而且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上市资产只有40%。这表明,钢铁企业的发展离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
钢铁行业处于困难时期,为什么有的企业效益好、有的企业效益差?好的企业经营体制、机制灵活;差的企业制度改革落后。一些小型民营企业之所以盈利,就是因为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国企反而出现亏损,就是因为内部改革跟不上发展需要,还没有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