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行业景气度下降,是好事。”一位资深经济人士称,“对宏观利好,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利好,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本月以来,当月与煤炭价格有关的消息均表明,焦炭行业景气度下降成定局。中信证券预计,2008年内焦炭价格可能有400-500元/吨的回调。
截止到
……
焦炭行业背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07年焦炭产量3.55亿吨,出口153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和国际贸易总量的46%。2008年上半年,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前7个月山西省焦炭累计出口量为480.4万吨,出口总额达到了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4%。上半年中国焦炭累计出口744万吨,焦炭出口金额为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
看起来亮丽的数字,其背后并不是让人那样高兴,反而隐藏深忧。
众所周知,炼焦是高污染行业。在中国现有煤炭资源短缺的条件下,2吨煤炼1吨焦炭消耗着大量能源,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这样高污染的行业,在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只有中国在大力发展。
发达国家大量关闭了焦化厂,却把焦炭生产与污染转移到了中国。近年来,欧洲国家在大量进口焦炭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大量输出污染。与中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年年上升相反,中国焦炭却长期低价出口,而且焦炭、焦煤等资源越卖越便宜,出口量越来越大。焦炭出口量从1991年的108万吨激增至2007年的1530万吨,增幅达14倍。
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焦炭是一种战略资源,事关国计民生,因此对自身资源进行适度保护是各国通行的做法。目前,欧盟一些国家已经考虑对本国焦煤出口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发展,绝对不能过多牺牲自身利益去成全他国利益,在不危及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短期的妥协退让可以,但一定要对本国的长远发展有利。有鉴于此,国家必须认真考虑焦炭出口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进一步收紧焦炭出口政策。
转型重于增长
6月初,随着一声巨响,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经济开发区内一个年产60万吨的东虎焦化厂厂房被成功拆除。
“虽说眼下正是焦炭挣大钱的时候,关掉这个厂子很让人心疼,但这个项目不符合县里环保要求,晚转型不如早转型,早转型才能早适应市场。”该厂负责人王东虎说,厂子关掉后将转变成新型环保墙体材料生产企业。
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注重增长方式转型,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速度,显然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
增长方式转型包括产业转型、需求转型和生产转型三个方面,核心是要素价格和收入机制的调整。在劳动法实施之后,这尤其集中体现在成品油、电力、水、排污费、资源税等要素价格调整方面。在曾经的犹豫之后,下半年国家明显加大了要素价格调节的力度,6月份以来已经一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电力价格。资源税和排污费的征收方案也已经成熟,有望较快出台。在工业性投入上升的情况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也有望进一步上涨。
《以邻为鉴:探索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机遇》,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忆东和李彦霖的报告或许能给危机中的焦炭行业某些启示。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主要剖析70年代面对世界经济放缓时,日本如何实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及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变迁,从而,寻找中国制造业可供借鉴的启发和警示。
在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定机械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对尖端技术领域的开发提供政策补贴和对指定的高科技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策。
报告认为,相比70年度的日本,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势在于:首先,产业升级前景广阔,自身具备良好的产业梯度;其次,自主创新能有效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内需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寻找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亮点。参考日本的经验,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明星行业,应具备如下特点:附加值高、能有效的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能改善能源结构,摆脱对石油、煤等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