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铁合金的消费大户,因而铁合金消费需求变化主要由钢铁行业发展变化决定。
我国钢铁产业已步入低速增长阶段
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整体上已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与后期的过渡阶段,钢铁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已开始在振荡中呈现出下行态势,即从高增长转向低增长。
我国铁合金需求仍将保持增势,但上涨空间有限
2010年9月,工信部牵头,组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钢集团金信咨询公司和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钢铁行业的主要研究机构开展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工作,以及《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011年11月,工信部正式颁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采取了行业消费调研法、地区消费平衡法、消费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未来的钢需求进行了系统预测。
该预测指出,我国的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2015年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5亿吨左右;最高峰值可能出现在2015—2020年,峰值为7.7亿—8.2亿吨。
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约为7亿吨,表观消费量约为6.6亿吨。基于上述预测值和实际2011年的粗钢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我国在2020年之前的钢需求量总体上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与过去十年的钢产量和消费量高速增长态势相比,总量上涨空间并不大,并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
然而,上述预测值是指我国未来的钢消费量,而非钢产量。我国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为钢铁产品的出口大国和净出口国,在2006—2011年期间,我国粗钢年均出口量为5254万吨。伴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钢铁产能规模的扩张和全球钢消费量的增长,在二者的对冲作用之下,加之我国政府不鼓励钢铁产品大量出口的政策导向,我国粗钢出口量将有所下降,但年均出口量保持在3000万—4000万吨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根据基本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钢需求量虽然总峰值明显回落,但为了保持本国(地区)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受到如汽车、家电、住房、高端制造业、国防军工等对钢需求的支撑,钢消费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一般比峰值低30%—40%),至少超过全球的人均钢消费量(目前约220千克左右)。这表明,2020年之后,我国的钢需求量将从顶峰逐步滑落,但我国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之前的钢需求量与峰值相比,降幅将不会超过30%。
基于上述观点,主要结论如下:
2015年,我国钢产量约8.0亿吨(消费量+出口量,比较保守的判断),比2012年高出0.8亿吨。
2020年,我国钢产量将基本达到峰值(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判断)约为8.8亿吨(消费量+出口量),预计比2012年高出1.6亿吨,比2015年高出0.8亿吨。
以此估算,2015年我国锰硅消费量将达到1120万吨,比2012年增长112万吨;2020年锰硅消费量将达到1232万吨,比2012年增长224万吨。
2015年我国硅铁中仅钢铁企业的消费量将达到320万吨,比2012年增长32万吨;2020年硅铁消费量将达到352万吨,比2012年增长6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