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动干戈地整合煤炭资源,对于邯郸这个煤炭大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做大——
告别小煤窑,拥抱大煤矿
7月10日,位于磁县境内的河北天成矿业有限公司,3个500多米高立井已经完工,井底钻厂、井底马头门、井底车场、回风大巷等技改工程正加紧推进。
“过去年生产能力6万吨,整合后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天成矿业总经理赵玉清说,河北天成矿业2011年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磁州煤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整合重组协议,峰峰集团按照高标准进行生产经营。
原来的老板蔺维兵现在成了天成矿业的副董事长,占49%的股份。“煤矿成了大矿,蛋糕大了,能分到的利益也就多了。”蔺维兵说。
邯郸是产煤大市,小煤矿数量一度居高不下。“与先进的大矿相比,生产水平相差几十年。”业内人士说,投入不足让绝大多数中小煤矿生产能力差。
邯郸市安监局副局长闫金明说,小煤矿从根本上改变“小、散”现状,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之举于事无补,兼并重组成为必由之路。
从2004年开始,邯郸市大规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所有乡镇煤矿一律停止生产、停止整改。同时,充分利用国有重点煤矿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让国有重点煤矿整合小煤矿。8年艰苦奋战,7个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措施一个比一个硬,目标一个比一个高。经过兼并重组后,大规模的现代化煤矿到处可见,以往“星罗棋布、矿难频发”的小煤矿已不见踪迹,到2012年9月底,乡镇、地方煤矿全部退出。
做强——
拉长产业链,煤炭产业升级,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7月10日,武安市东竹昌村南。站在高处眺望,太行矿业公司技改的忙碌场面让人震撼:众多机械一齐轰鸣作业,运送物料的卡车川流不息,新副井建设、地面绞车房、洗煤厂等工程即将竣工。
苗轻华告诉记者,太行矿业前身属地方集体企业,井田面积0.25平方公里,年生产能力8万吨。2010年,邯矿集团控股经营,井田面积增至7.52平方公里,年生产能力60万吨。整合后,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系统,采煤水平大大提高。
“重组整合更有利于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靠拢。”邯郸市煤管局一处处长王少臣说,小煤矿对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一般只有15%。一块大煤田,让数个小煤矿“割据”开采,必然造成资源浪费。而由大矿统筹开采,则可以打破“割据”的藩篱,实现资源集约式开采。
通过兼并重组,邯郸市煤矿“瘦身”成效显现,煤炭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如今,邯郸煤矿数量减少了1500多个,资源回采率大大提高。
兼并重组拉长了产业链条,成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到“十二五”末,邯郸市煤炭年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重点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
变“安”——
办矿主体相应承担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增加一道“安全阀”
“大企业安全措施比较规范、投入充足,能最大限度规避事故的发生,我能睡个安稳觉了。”蔺维兵说,过去煤矿管理基础薄弱,就怕出事,出事不仅倾家荡产,还得负法律责任。
睡着觉的还有太行矿业技术部长龙宝良。重组前,龙宝良任原公司技术科长,技术科只有4个人,且都是“半路出家”。因为技术力量薄弱,许多隐患无法排除,每天胆战心惊。整合后,龙宝良所在技术部30多名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成了主力。
曾几何时,“矿难”与小煤矿如影相随,邯郸市每年至少发生2起煤矿重大事故。
兼并重组彻底改变了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工艺技术落后的现状,矿井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大企业把自身多年积累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经验应用到新整合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王少臣说,重组整合后,办矿主体相应承担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安全生产优势得到相应扩张,为安全监管增加了一道“安全阀”。
原有的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安全痼疾得到“医治”。2009年5起事故、2010年3起、2011年4起、2012年0起、2013年1起,与整合重组前相比,事故起数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