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从西门子上任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后,海里希?赫辛根(Dr.-Ing.HeinrichHiesinger)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为公司的转型而在全球各地的工厂奔波,一边对部分钢铁业务剥离出售,一边则在中国等地区加大投资。
对于一家200年前从钢铁起家、如今已经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5.7万名员工的国际性、多元化集团来说,如何进行业务的取舍,在如今的经济不确定之下尤其重要,而这对于目前正在纷纷涉足非钢产业的国内钢厂来说,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今天,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一工厂是蒂森克虏伯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多家工厂之一,赫辛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剥离部分钢铁业务的同时,公司一直在推进转型,未来也会进一步寻求对工业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
今天在上海开业的这一新的生产基地,投资额1亿欧元,将为中国市场生产转向系统和减震系统,每年的产量约75万个电动转向系统和180万个减震系统,供应全球和中国的整车生产厂。
赫辛根告诉记者,除了上海的工厂,公司位于常州的一家生产缸盖罩模块总成的新工厂也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生产运营,而在去年,公司还先后在南京和成都有新工厂投产。
“每年我都会来中国三到四次,很多都是参与我们投资的新工厂的开业,”赫辛根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在中国的累计投资超过4亿欧元,2013年以来已经有四家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投产,目前我们全球六大业务单元中已经有五个在中国运营,其中机械零部件技术业务单元在中国就达到了10个生产基地,为汽车、建筑业和风能行业生产零部件。”
事实上,蒂森克虏伯这一轮对中国的投资资金来源于其内部结构的调整。自上任后,赫辛根就推行了一系列业务优化调整计划,使集团从一家以钢铁为主业的企业转变为多元化工业集团。目前,公司已经出售了旗下的不锈钢业务,还准备进行巴西钢厂业务的出售。
“以前公司的主打业务是钢铁,现在钢铁业务的占比只有30%,”赫辛根透露,除了剥离业务和成本削减,更多的投资也没有减少,主要倾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和研发领域,研发费用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