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省国税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拖其后腿的是曾经占据税收“霸主”地位的钢铁行业。作为河北省国税主体税源的钢铁行业持续不景气,抵消了优势行业税收增收的成果。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的逐步深入,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钢铁业,压减产能更会带来税收上的“底气不足”。在河北省“绿色崛起”的征程上,钢铁税收“大戏”到底还能唱多久?破解钢铁税收支撑不断弱化的现实,成为河北省国税部门不能绕过的课题。
国税减收压力接近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水平
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因素合力影响,国内钢铁等传统产业税收普遍减收较多。据河北省国税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国税收入(不含车购税)同比减收21.3亿元,下降1.4%。降幅最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统计口径基本等同于钢铁行业)完成税收105.8亿元,同比下降32.6%,钢铁行业增值税占全省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也降至历史新低,从2008年的25.6%,一步步下滑至2013年的10.1%。
近年来,全国钢铁行业都在承受剧烈阵痛。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全国钢铁行业增值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中的占比分别为8.4%、7.0%、5.8%、5.3%、4.9%、4.6%,呈一路下滑趋势。由于产能过剩,价格始终未能摆脱低位走势,增值和利润空间又很小,钢铁行业税收基本特征未能改变其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值税负等税源税收指标在41个工业大类中均排名倒数的局面,钢铁行业税收规模持续萎缩。
谈及2013年钢铁行业对河北省国税税收影响的严峻程度,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胡秋生用了“超乎想象”来形容。他介绍,2013年,全省电力、装备制造和商业三个行业全年国税税收增收50亿元,而钢铁行业却减收51.6亿元,三个行业的增收被钢铁一个行业的减收全部抵消还不够。
“其实,国税收入负增长并非我省独有。与我省经济结构同样偏重的煤炭大省山西,也受到了重创。2013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国税税收525.4亿元,同比下降25.8%,受此影响,山西国税收入同比减收158.6亿元,继2009年金融危机后再次出现负增长。这也佐证了传统主体行业税源在当前大形势下,对地方财税的支撑作用正日渐弱化。”胡秋生表示。
多种因素叠加,减收压力继续加大
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河北要崛起只能是绿色崛起”。河北省只有努力实现绿色崛起,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重塑产业竞争力。但不能忽视的是,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防治大气污染一系列组合重拳,使得减收因素继续叠加,这将意味着新的一年,国税收入承担的压力不会减轻,只会更重。
去年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为“绿色崛起”战略划定了环保高压线。到2017年,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与以服务业为主的北京、天津一样,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要下降25%左右。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方面,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有6000万吨落在河北省头上。经过目标分解,唐山、邯郸、石家庄三个钢铁大市分别承担了削减4000万吨、1204万吨和482万吨的任务。粗略计算,2012年河北省靠1.8亿吨粗钢产量支撑的税收,5年后则要靠1.2亿吨粗钢支撑。
不仅仅是钢铁业税收量减少。按照“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能源利用清洁化”要求,国家对京津冀周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17年底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同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到2017年底,京津唐电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山东电网提高到10%。绿色能源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将导致税源空间进一步缩小。
上述政策将为地方政府筹集税收收入带来巨大压力。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认为,绿色发展、金融改革深化和收入倍增的时代特征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不仅短期内直接体现为企业成本压力,而且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山市政府也表示,唐山有40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及几千家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仅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来看,钢铁产业仍是全市位于第二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2.4倍。初步测算,完成削减任务后,有40多万失业人员需要安置,几年内直接和间接影响税收达到370亿元。
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将重构河北省税源版图
钢铁业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影响较大。虽然从表面上看钢铁价格大幅回落,是下游房地产、汽车等产业需求放缓所致,但从更深层面上看,上述局面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科技主导型经济转变的关键时刻有关。
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亚民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将重构河北省税源版图。虽然转型的阵痛仍将继续,但全省国税系统应正视传统主体税源支撑作用不断弱化的现实,盯紧区域税源格局调整变动的趋势,在堵漏增收、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着眼全省发展大局,紧跟税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一方面,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确保税收公平。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做到税收负担公平,办税负担公平,也要做到程序公平,使不同市场主体共享平等的税收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另一方面,各级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主动谋划,积极主动确保税收政策无障碍地落实,不走样地落实,及时高效平等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