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治污直指钢铁行业 炸毁高炉影响近10万人就业
化解过剩产能、环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约而同直指钢铁行业,作为中国钢铁第一大省的河北省,对削减钢铁产能过剩、净化京津冀大气污染更是责无旁贷。
11月24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联手限产治污。河北省实施了炸毁高炉的“周日行动”,共计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减少炼铁、炼钢产能1100余万吨。
尽管被拆除的包括部分已经停产或废弃的高炉,但河北省政府仍借此行动向外界昭示了坚决整治钢铁过剩产能的决心,称此举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800吨、烟粉尘排放7100吨”。
不过,隆隆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烟尘,无法掩盖地方政府在化解钢铁产能过剩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困境。
此次中央下达给河北的6000万吨压产任务,相当于河北省四分之一的钢铁产能。以唐山市为例,作为河北的钢铁重镇,唐山的钢铁产能占到河北总体钢铁产能的一半以上,河北省的分解减产任务中,要求唐山市压产4000万吨,直接影响近10万人的就业。
因此,对地方政府来说,削减钢铁产能后的土地再利用、债务处理、员工安置、解决村民的生活困难,才是他们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如何找到适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系统性地协调好民生与产业、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关系,是“炸炉”之后政府还要面临的考验。
“炸炉”后的难题
冬日的唐山似乎比往日更加宁静。伴随着11月24日刚刚结束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唐山市的7座炼钢高炉,约280万吨产能,在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关注下,在阵阵爆破声中被拆除,“河北引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第一炸”--部分媒体曾这样评述。
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周日行动”涉及唐山、邯郸、承德等3个设区市,8家钢铁企业。集中拆除高炉10座,转炉16座,合计减少炼铁、炼钢产能1100余万吨,占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目标的六分之一,唐山市被要求拆除的5家钢铁企业中涉及7座高炉,约占此次拆除产能的66%以上。
喧嚣过后
11月27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来到了唐山市税后村,税后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越河镇东出口,共有380余户村民,是昔日的河北省“亿元村”。位于该村的兴业工贸有限公司(下称兴业工贸)的450立方米高炉在“周日行动”中被炸毁。
“村民的购粮款、今冬取暖用煤已经断供,至今无人解决。”
“7800万元的集资款还有一半没有偿还。钢厂被炸了,今后怎么办?”
“400余亩被钢厂占用的土地何去何从?”
“到现在,企业只说没钱。政府也没有个说法。”十多名村民见到记者七嘴八舌地说着“炸炉”后的遗留问题。
钢铁加工业一度是税后村的支柱产业。该村村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兴业工贸1997年建厂,占用了税后村和邻近村庄400多亩耕地,钢厂兴旺时近四成村民都在钢厂工作,税后村及周边村庄的购粮款和冬季取暖费由钢厂支付。
2009年,兴业工贸向全村集资扩建,向全村村民集资7800万元,至今尚有近一半没有偿还,2010年以来的职工社保也拖欠未缴。
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钢厂拆除后“人走茶凉”。钢厂被炸之后,税后村村民一度涌入村委会讨要说法,但村干部们早已不知去向,村支部书记闫占新身兼兴业工贸法人,已经有半年未见人影。
记者来到了村委会,只见一片狼藉和清冷,村委会的楼内空无一人。村党支部金底红字的牌子已被摘下,藏在门后,村民矛盾调解委员会、村卫生院的牌子也被扔在墙角。透过锁着的防盗栏看去,村委会办公室大门半开,文件散落一地。
“最为困难的是债务清偿和土地问题。”唐山市开平区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炸炉的钢厂债务并非银行欠贷,多为当地群众的集资欠款,账目统计难以明确。加上企业已资不抵债,没有相应的企业或政府担保,村民的债务一时难以清偿。
土地再利用、债务处理、员工安置、村民的生活陷入困顿,也是当地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考虑到污染和拆除成本,钢厂当时占用的耕地如今难以拆除复垦,农民失业后不可能再以土地为生。
开平区政府目前正着力解决的是失业农民的社保问题,并帮助有就业能力的村民再就业。可政府为难的是,严重依赖钢铁产业的地方经济,除了钢铁产业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河北省政府计划对地理位置优越的炸炉钢厂,实施土地流转或完成用途变更,引入房地产开发和产业项目,将土地资源变现,一方面偿付债务,另一方面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位置偏僻的钢厂,地方政府只能寄希望于上级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炸炉”意义
“此次河北省拆除高炉的‘周日行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说,此行动对于化解河北钢铁产能和减少大气污染并无太多实质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唐山市拆除的兴业工贸、众业不锈钢有限公司、滦南鹏程实业有限公司、石家庄鼎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唐山申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等钢铁企业的高炉、转炉自2010年以来已有不同程度的停产。
记者在兴业工贸工厂周边看到,兴业工贸早已被各式各样的汽车4S店和居民楼包围,空空的厂门有些坍塌,标牌早已不见,料场已被荒草淹没。看门人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兴业工贸2座210立方米高炉停产,2013年4月,全部停产。
同为此次拆除名单中的唐山众业不锈钢有限公司(当地俗称半钢),其在开平区半壁店村的注册地址上早已建满了商品楼,在村西的厂区门前也不见企业招牌,办公楼内空无一人。只有伫立在工厂门口的公交车站牌上“半钢站”的字样,证明着钢厂曾经的存在。
申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开平区栗园村高速公路旁的钢厂,据村民介绍至少在2年前就已经停产,公司实际产权所有人早已举家移民国外。
河北省政府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方面一直不遗余力。河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5月和8月,仅唐山市已分别关停了涉及钢铁、焦化等行业近300家生产设备落后和重点污染企业,同时启动了城市中心区9家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提前3年完成对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改造的任务。
但这远远不够。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河北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告诉记者,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的经济支柱,2012年河北省钢铁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3.9%,财政收入的11.6%,近61万人就业。
此次中央下达给河北的6000万吨压产任务,相当于河北省四分之一的钢铁产能,唐山市作为河北的钢铁重镇,钢铁产能占到河北总体钢铁产能的一半以上,河北省的分解减产任务中,要求唐山市压产4000万吨,直接影响近10万人的就业。
“硬性削减钢铁产能,基层问题有可能出现激化。”前述河北省工信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北省尚未就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形成具体方案,河北省希望借“周日行动”摸索出债务清偿、职工安置、土地功能转化等方面的经验。
历史欠账
“违规钢厂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产能的违规层面。”李新创对记者表示,基层政府大量减免的土地费用和违规占用的土地,以及变相在民间集资的黑洞,在政府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并未完全暴露。
河北省政府和地方主管部门也深知大规模扩建钢铁产能中积累的问题。因此在化解钢铁产能过剩过程中,小心翼翼摸索经验,希望先从规模较小、债务较轻,甚至是已经关停的企业入手。尽管如此,基层爆发的问题仍让地方政府措手不及。
河北省此次关停、拆除的设备大都属于停产企业,此前的各种隐性债务有账可挂,违法、违规情况长期形成了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默契。
随着“炸炉行动”、关闭违规、过剩产能的枪声打响,现实的清偿问题浮出水面。“积弊已深,历史‘欠账'难以清偿。”李新创表示。
以唐山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唐山市仍以农业为主,相对贫困,大量的土地只能带来有限税收维持人们的温饱。而此时的中国钢铁市场供不应求,面对唐山市富集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和临近消费市场的优势,如何将土地资源转换成钢铁产值,成为各级政府拉动经济和村民致富的不二选择。在此背景下,唐山市涌现出一批中小民营钢铁企业。
唐山市开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河北省地方政府为了发展钢铁产业,在没有任何国家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默许了钢厂的建设。工商登记、供水供电,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路绿灯,并且减免了近一半的税收。
兴业工贸也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税后村和临近几个村庄的上百亩土地在未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以极低的成本承租给兴业工贸30年。
“村民可以到钢厂去上班,每个月有几千元的现金收入,每年还有1000元的粮食款,”税后村村民王仕芳告诉记者,“这是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有村民考虑过自己的土地是否被贱“卖”,也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工作的钢厂是“违规产能”,会有一天倒闭。
而环境污染更不是村民考虑的首要问题,虽然钢厂的大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让人喘不过气,在温饱没有解决之前,这些都是次要考虑。
“中央政策高挂在庙堂之上,地方政府对于GDP与政绩的诉求更加现实。”李新创对记者表示,为了将资源、税收尽快变现,地方政府正是在此时深深介入到钢铁产业的发展之中。
1998年到2008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高速的增长掩盖了土地、环境、税费欠缴以及产能过剩等所有问题。2008年前后,尽管当时中国钢铁产能已经接近7亿吨,多数专家都预言过剩即将到来,但随着2009年政府“4万亿”刺激计划的实施,钢材价格猛涨,使中国钢铁产业再迎高潮。
兴业工贸也在加速扩张产能。2009年年底,兴业工贸以借款名义,向职工许诺年息24%的高额利息,变相集资7800万元,用于购买原料扩大产能,并承诺按月还本付息,12月后连本带利全部归还。
“当时钢材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价格从3500元/吨,一路飙升到5500元/吨。钢厂就是村民眼里的印钞机。”村民王仕芳告诉记者,她将全部20万元积蓄投入了集资。
2010年,一场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风暴”吹落了村民的发财梦。兴业工贸两座210立方米高炉被列入工信部落后产能的淘汰名单,企业被迫停产。2011年,兴业工贸停止了集资款的还本付息。
2012年1月在政府的协调下,企业与村民达成还款协议。此时的钢材市场颓势已现,钢材价格从5000多元/吨“跳水”至6月的不足4000元/吨,兴业工贸再次违约,停止还款。兴业工贸法人闫占新一度移居国外。
2013年11月24日,随着兴业工贸最后一座高炉在爆破中倒下,所有矛盾无法再掩饰。
“地方政府已经焦头烂额。”唐山市开平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已经多次到区政府和唐山市政府上访。兴业工贸的法人闫占新已被召回国内,部分责任人员目前已被公安部门依法控制。
“拔出萝卜带出泥。”钢铁业内资深人士马忠普对记者说,炸毁高炉之后的举措,才是对政府决心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