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金砖失色” 难解滞胀之困
在制造业萎缩、增长停滞的同时,巴西国内物价飞涨,一发不可收拾。曾经闪亮的“金砖”如今已陷入“滞胀”的困境无法自拔。
结构性问题成最大障碍
巴西经济界普遍认为,外部市场需求的减少影响了出口,但主要原因仍是内部结构性问题。其一,资源类行业过度扩张,制造业不断萎缩;其二,企业赋税沉重,导致制造业竞争力受损;其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据统计,目前巴西制造业企业所需缴纳的繁多税种,累计已占成本的35%至50%,这使“巴西制造”在国内、国际市场均无竞争力可言。近年来,制造业在巴西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由60%降至25%以下。而在出口产品构成中,铁矿、石油(行情专区)、大豆、肉类等初级产品占到了80%以上。
HSBC/Markit的最新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巴西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现收缩,由6月七个低位50.4,续降至48.5,为去年9月以来首次失守50分岭线。期内,新订单及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收缩;生产指数结束也重现收缩;输入价格升幅为逾3年来最大。
巴西经济的这些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被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大宗商品繁荣”所掩盖,使得巴西政府放松了警惕。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巴西政府执行放松银根、减税等政策,先后推出了规模高达13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同时加大反倾销力度,保护国内产业。巴西政府的刺激措施再加上以“零饥饿计划”和“家庭救助金计划”为主的一系列社会政策,导致其财政支出激增。但由于回避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尽管支出巨大,巴政府的这些举措并没能成功唤醒巴西的经济活力,反而加重了政府负担,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通胀率持续走高。
高通胀之困
巴西近年来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在过去一年中,巴西通胀率累计为6.59%,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超过了政府4.5%的预期目标。大宗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特别是食品(行情专区)价格上涨明显。
从表面上看,巴西通胀率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近两年,巴西东北部干旱及南部大雨,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收成,供给减少直接导致国内食品价格普遍、快速上涨。而从深层次看,通胀率高企还与巴西经济结构不合理相关。一段时间以来,巴西政府一直通过拉动消费来提振经济,此举一方面显著改善了劳动力市场,使失业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手导致巴西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国内消费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巴西央行在过去的19个月里接连10次下调利率,将基准年利率从12.5%推低至7.25%,通过鼓励信贷进一步推动消费,这间接地推高了通胀率。
此外,经济的疲软也导致巴西本币不断贬值,美联储收缩QE的预期升温使美元汇率走高,更加速了雷亚尔的贬值。尽管巴西央行多次入市干预,大量抛售美元外汇掉期合约,仍未能阻止美元汇率上升的势头。专家担忧,雷亚尔走软将进一步推高巴西通货膨胀。
随着美联储退出QE预期加强,巴西政府6月取消了针对外汇衍生品的金融交易税。此前,巴西政府已经取消了2010年推出的对购买本国债券的海外投资者征收6%金融交易税的政策,但雷亚尔的跌势并未得到扭转。
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为控制通胀,从今年4月开始,巴西央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目前基准利率已升至8.5%。而6月份通胀率依然创6.7%的年内新高,同时也突破了政府通胀目标管理上限6.5%。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预计此轮升息周期或将持续至明年。
一方面是经济的疲弱,另一方面是严峻的通胀形势。实际上,巴西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面临“进退两难”。
巴西央行通过加息的方式对抗国内通胀对原本已经疲弱的经济来说很可能是雪上加霜。加息虽能一定程度上抑制高企的通胀,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意愿。由于贸易伙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巴西企业本来就受到外部需求不振的困扰,加息无疑将使巴西企业的信心遭受更大打击。
2012年,巴西贸易顺差为194.38亿美元,同比下降34.8%,为过去10年最低值。2013年2月,巴西的贸易12年来首次出现了逆差。8月1日,巴西工贸部宣布,今年1至7月,巴西对外贸易出现49.8亿美元逆差,为1993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巴西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最多只有2.5%和3.2%。而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的预期则更悲观,认为今年经济增幅只有2%,其中工业增长仅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