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煤矿停产能源金三角经济失速
同样也在心烦的还包括陕西省煤炭产区的地方政府,由于煤矿的大面积停产,地方上的GDP增速和财政增收形势严峻。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陕西省玉林市工业企业的停产数量达到175户,其中停产煤矿93户,工业企业停产面积达到26%,煤矿停产面积达到46%;在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陕西省千亿经济大县神木县,全县共有99家地方煤矿,已经停产了42家,停产面积也达到46%。
由于煤炭产业的拖累,神木县常年保持的20%以上的GDP增速目前已经被打破,地方财政增速也遭遇寒潮;就连“能源神城”鄂尔多斯(8.28,-0.06,-0.72%)也不例外,统计数据显示,该市财政总收入的同比降幅高达18%,地方预算收入的同比降幅也达到15%左右。
神木县、榆林市、鄂尔多斯市的遭遇并非个案。《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调查得知,在蒙西、陕北、宁东“能源金三角”地带,过去长期依赖能源粗放式扩张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破解煤炭依赖魔咒成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阵痛的主要挑战。
“能源金三角”经济失速
2013年第一季度,榆林市的经济增速首次降到了个位数——8.5%,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往年的增速。
“能源金三角”地区长期依赖能源产业的阵痛刚刚开始显现。
榆林市被称为陕西省的“第一发动机”,常年经济增速维持在20%以上,但榆林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该市的经济增速首次降到了个位数——8.5%,这一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往年的增速,甚至低于2013年第一季度陕西省的平均增速。
在陕西省另一个能源大市延安市,201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也直线滑落到了5.5%。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延安市最差劲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从榆林市发改委了解到,2013年第一季度榆林市工业企业停产面积为26%,地方煤矿停产面积为46%。
但榆林市一位张姓煤矿老板告诉记者,实际情况更为严峻,“一部分煤矿是公开停产,更多的煤矿是在借机进行整顿、基建、整合,实际上也没有进行生产经营,还有一些即使在生产,也大幅降低产能,比如井口规划每天3000吨的产量,现在只生产300吨。”
根据统计数据,神木县共有99处地方煤矿,第一季度停产42处,该数字接近榆林市发改委公布的46%的停产比例。但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剩余的57处煤矿当中,包含了多达50处正在进行基建的煤矿,所以真正开工生产的,仅有7处。
宁东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888.3万吨标准煤,同比仅增长2.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
宁夏统计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能源消费下降是经济减速的一个显性表现。他举例表示,从去年开始,经济、财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的当地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即使在宁东煤化工基地,去年的企业利润也不好看;数据显示,去年1~9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北部)获得企业利润30.03亿元,同比下降12.5%,实现税收39亿元,同比仅增长5.8%。
据中国经营报消息,经济失速的现实下,部分地区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的效益工资已经受到影响。榆林市横山县多位教师告诉记者,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他们的效益工资开始拖欠;而府谷县一些基层乡镇公务员也向记者证实,他们的部分补贴福利今年出现下降。
“原来在乡镇上,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公务员,一个月的收入能有4000多元,现在部分福利减少了,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4000元。”府谷县南部某镇一位基层公务员表示,在煤炭富集的当地,消费水平一直较高,一碗羊肉面都要四五十块钱,商品房单价达到万余元,拿这点工资实在有点寒碜。
转型阵痛
现在面对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地方经济失速的现实,“能源金三角”已经积重难返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并不容易。
“能源金三角”地区资源富集、产业聚集、企业云集,以榆林市为例,能源化工产业对该市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能源化工产业的产值规模,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4%以上,煤炭市场不景气对于地方经济和财政的影响显而易见。
最近两年,煤炭市场一直不景气,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能源产业的“能源金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难题。
陕西省统计局一位官员分析,随着国内经济整体上的增速放缓,煤炭消费量的减少传导到了煤炭价格上,也波及了煤炭产区的地方经济增速;比如,今年第一季度陕西省的煤炭和炼焦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8.9%,导致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的产品价格也下降了7.8%,其中烟煤下降6.7%、洗煤下降18.6%,这导致高度依赖能源工业的陕西省没能完成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张晓光对记者表示,由于外部对整个原材料的需求回落,以及外部电力需求减少的影响,陕西省能源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有所减落。今年一季度,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3069.41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年初预定的目标低了1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陕西省首次没有达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陕西省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对于能源依赖症,地方政府和学界早就“心知肚明”,但是肩负着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重任的“能源金三角”地区,除了可以依赖能源及其延伸产业之外,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并没有出现其他的工业发展机会;尤其在曾经的煤炭黄金十年,鄂尔多斯、榆林等地粗犷、高速的经济发展,没让地方政府意识到谋划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榆林学院一位学者认为,现在面对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地方经济失速的现实,“能源金三角”已经积重难返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并不容易,但当前煤炭不景气的状况确实也给了地方经济消除煤炭等能源依赖症的转型契机。
对于“能源金三角”地区来说,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必须承受。正如榆林市发改委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所指出的,“我市80%的原煤、90%的天然气、70%的原油、60%的电力、90%的化工产品全部外输,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回落,企稳回升难度很大。”
“目前我们一方面在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紧布局新能源、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从而在保增长的同时谋求经济转型升级。”榆林市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能源依然是龙头产业,但明确了朝着高新能源化工产业的方向转型升级,在布局方面,榆林市将以去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技术园区的榆横工业区为平台,吸引一大批技术型的能源化工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继续围绕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破解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陕西省多位区域经济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在新一届中央政府“美丽中国”的承诺之下,“能源金三角”地区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