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割肉”后煤炭市场如何补课
发改委“割肉”的说法,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及存在的寻租空间,这权力的肉,是不割不行了。发改委研究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目的就是要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从而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过,煤炭行业如何真正回归市场,还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发改委“割肉”之后,还有一个市场补课的过程。
发改委为什么发放煤炭经营许可证?据说是为了“维护煤炭经营秩序”。什么样的经营秩序呢?无非是要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利用效率等等。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项措施似乎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初衷。问题在于,如今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也意味着进入煤炭行业的门槛大幅度降低,资本可能鱼龙混杂,随之而来的问题仍然是安全生产如何保障、如何实现有序开采、资源能否节约利用、环境能否有效保护等等。如果说,在以前的审批制度下,煤炭行业缺少真正的市场逻辑;那么,在取消审批之后,应该用什么样的市场逻辑来应对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市场,至少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产权。产权是任何一个市场要良好运行的前提,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也是信誉和责任产生的基础,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行政审批意味着对产权的直接限制,你即使拥有煤矿相关产权也是“给”你的,并且是暂时的,是随时可以收回的。这是诸多煤矿问题存在的根源。经济学家张维迎就认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是因为短期产权,如果把产权延长到30年或50年,就可以解决煤矿企业的责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序开采、粗放开采等也是产权不稳的必然结果。
当然,产权只是基础。市场逻辑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成本。成本往往决定一个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煤矿诸多问题如果要归结到一句话,那就是成本太低。比如,安全事故频发,可以说是监管乏力、死亡赔偿低、处罚力度小等问题的结果。如果死一个人可以拿几万块钱摆平了事,那么煤矿哪里还有动力来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成本外化为社会成本,让无辜民众来承担。这不合乎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市场规则。按市场规则,可以用环保税或资源税的形式,让这种社会成本收敛,让企业承担应有的责任。另外,煤矿暴利的存在,导致粗放无序的开采。相应成本的回归,可以促使煤矿企业精打细算,珍惜资源,改进技术,从而提高加工深度和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