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货币战争升级 美元贬值缺乏后劲
2月中旬的G20财长峰会非但没有遏制这一势头,反而促使日元在峰会后一天大幅贬值,而2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的会议纪要公布释放货币宽松倾向,令英镑加剧贬值。
此间,各大投行频出报告,分析各国政策准备和“战争”态势,明显有意炒作该题材,做空呈现大幅贬值之势的币种。
美银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2013年高风险事件目前看来有债券崩盘(法国或者美国)、货币战争(日本、欧洲和新兴市场之间)或者通胀。”
恐怕连两年多前呼吁警惕“货币战争”的巴西财长几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都没有料到,这一波贬值几乎牵涉到了全球各大主要货币。
曼特加2010年所说的“货币战争”,主要针对当时美联储量化宽松促使本币贬值,间接导致巴西雷亚尔剧烈升值,引发剧烈通胀,而巴西却缺乏应对之道。
当年新兴经济体应对“热钱”流入的警告言犹在耳,新阶段的货币战争已经重燃战火——这一次,是没有通胀担忧的国家采用汇率杠杆以期提振经济,而受到通胀压力掣肘的国家只能尽力通过其他方式对抗。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参与国家诸多,利益牵扯复杂,各国际联盟也都无法明确表态。七国集团 (G7)声明表示“一贯致力以国内政策工具实现国内目标,不会为汇率设置目标”,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则更加暧昧,最近发布的公告认为,各国政策 并不能以竞争为目的来设置各国的汇率。
但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更多担心的是“汇率忧虑”,不少官员私下还表示,预计汇率问题将成为今后很多国际会议的热门议题。
这让人不由想到,2011年11月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美联储、瑞士央行等六大央行联合行动,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的利率成本,并将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授权截止到2013年2月1日。
此后立即升温的“货币战争”并非巧合。目前,以上各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尽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经济复苏乏力成为这些国家更为棘手的挑战。在此情境下,全球央行临时性联盟瞬间解体。
“政策制定者不用汇率作为周期性的刺激措施是因为效果不明显,现在各国启用(汇率武器)是因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乏力,又不愿意实施结构性经济改革。”花旗集团的报告指出。
该报告同时警告,那些因为担心无法控制国内资产价格或者通胀水平而面临更多掣肘的国家,难以赢得此次的货币战争。
贬值“急先锋”日元英镑
从目前局势看,货币战争中赢面最大的不外乎日本、英国和瑞士。
如果真有“战争”爆发,日元当仁不让成为始作俑者之一。
1月份,日本央行议息会议决定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不仅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并宣布将原先具有时限的资产购买计划逐渐转变成类似美联储的开放式资产购买。这一决定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日本央行每月购买约13万亿日元金融资产,并且没有为此计划设定退出时间。
实际上,在通缩经济下,日本早就希望肆无忌惮地使用货币宽松政策,只是由于央行的保守性以及出身财长的前首相野田佳彦出于政治环境的考虑,并没有完全放开手脚,只凭财政部几次出手干预市场。
日元兑美元自去年9月以来已大幅贬值约17%,目前在“贬值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先发优势。在 此基础上,日本放开手脚打压本币。新任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尽管货币宽松政策不直接压低日元汇率,却是一个关键的推动因素。他强调,购买外国债券是日本央行 未来可以考虑的政策选项,并认为如果2%的通胀率没有实现,那么修改日本央行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尽管日本央行表态称,无限量购买公债计划的开启,主要是为了抗击通缩,帮助经济摆脱衰退,但汇率贬值是该政策的必然结果。
花旗方面表示,如果物价水平如日本一样下滑,那么政府毫不担心本币贬值,或者说,希望本币贬值的言论在日本国内的公信力会非常高。换句话说,日本成为货币战争主要赢家的可能性很大。
即将宣布的日本央行行长人选则成为下一波货币政策是否可能转向的节点。评级机构标普 (S&P)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阿德(PaulSheard)告诉本报记者:“市场必须严密观测,新任行长是否极力修补货币框架并执行资产购买计 划中的‘扭转操作’,出售短期政府债券,致力于拥有更多帮助量化宽松的资产。”
英镑试图步日元后尘,由于此前一年央行犹疑不定,英镑币值不降反升,这反而可能促使央行下决心“力挽狂澜”。
英国央行2月会议纪要显示,鸽派阵营意外扩大,赞成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的人数增加到3人,包括行长金恩以及费舍尔、迈尔斯这几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而几个月前只有迈尔斯支持此政策。
市场早就有所反应。从去年9月以来,英镑空头首次超过多头,成为当时仅次于日元的第二大空仓。
由于英国和日本一样,对于国内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容忍程度高,因此一旦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不会有什么顾忌。
实际上,在英国和日本之前,瑞士央行早已出手,采用的是设定汇率上限的做法。2011年9月,因为投资者避险需求上升,瑞士法郎不断升值的压力损害了出口商的利益和经济体的增长,央行对瑞士法郎兑欧元设定了1.2的上限。此后,瑞郎兑欧元下滑,近期创下过去20个月的最低水平。
但是在今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瑞士财政部长魏施龙普夫表示,瑞郎升值依然让人担忧。目前瑞郎汇率仍然比五年内的平均水平高出9%。因此,瑞士央行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
花旗方面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汇率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明确的政策目标,此前几乎没有国家像今天英国、瑞士和日本的政策制定者一样,公开表态刺激出口和短期经济复苏。
美元贬值缺乏后劲
与以上这些货币相比,美元贬值动能已经减退如强弩之末。
从2012年美联储持续放出进一步量化宽松信号以来,美元的贬值努力并没有得到与此相应的回报。第二次“扭转操作”以及此后推出QE3,还有临近2012年末将到期的扭转操作替代成等量的QE,都没能让美元贬值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从去年美元的表现来看,尽管其对澳元、东南亚货币和拉美国家货币贬值明显,但对人民币则完全失势,并没有成功促使人民币升值。
目前美联储的单月资产购买规模已经超过QE2时期的750亿美元,但比QE1时期的950亿到1500亿美元的购买规模略小。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有成为常态之势,但其边际效应则递减。
瑞士信贷一个从事资产抵押债券(MBS)交易的高管此前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再行QE的边际效应一定递减,如今市场上出售的MBS有八成被美联储买去,央行已经竭尽所能。
花旗方面认为,美元只能相对于那些只采用常规货币政策的央行货币贬值,而对可能或即将采用非常规政策的英镑、日元等则无法招架。
而哈奈特认为,美国在2013年面临债券和货币两方面的风险,有时必须考虑这两个资产之间的关系:“如果美国财政紧缩开始损害国债收益率预期,那么美元就会升值。”
致使美元在战争中的赢面几率更小的原因是,近期公布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联储内部分 歧加剧,鹰派人物力主尽早逐渐退出或终结QE,他们认为,尽管通胀目前看来不是关键风险点,但持续开放式QE将带来的风险包括:最终出售资产时的金融稳定 性,利率上行时金融市场运转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资本损失等。
加元澳元防守忙
在这场可能到来的货币战争中,不少货币因为国内通胀压力高企而无法与日元英镑等货币正面对抗,只能采取防守姿势。
输入性通胀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依赖大宗商品的经济体的货币,再加上避险投资吸引力的增加,这类货币的升值几乎板上钉钉。
澳元汇率在过去四年来升值超过六成,商品价格大幅提高,对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澳大利亚打击颇大。在过去一年中,澳洲央行行长史蒂文斯表示出对强势澳元的强烈关注。目前,央行已经大幅降息。
不过,当天史蒂文斯还表示,尽管目前澳元汇率被高估,但还不到需要央行再次出手干预的水平。
抛开日本等贬值先锋,促进和其他稳定货币之间的贸易可能是澳元未来的可行之路。澳新银行表示, 人民币与澳元各自兑美元的走势通常保持一致,因此这两个货币之间的波动相对稳定,因此对于进出口商来说,在中澳贸易中采用人民币或者澳元计价,比采用美元 计价更能减少开支,并且降低本币对冲美元的需求。
不过澳新指出,目前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比例并不高。
但已经有分析师指出,澳元与股市的正相关关系正在消失,目前澳元趋势明显追随其地区贸易伙伴的货币,因此更加纯粹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而高企的货币代表,应当是加元。
目前加元的走势表显然没有收到央行的压力。尽管近期加元受到美元因素影响连跌五日,但其总体上的升值压力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