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合同有量无价或成一纸空文 专家称改变或需两年

   日期:2013-01-29     浏览:136    评论:0    
核心提示:电煤合同有量无价或成一纸空文 专家称改变或需两年 专家称改变无价合同需两年据证券日报消息,有电监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电煤合同

电煤合同有量无价或成一纸空文 专家称改变或需两年

 

 
 
       专家称改变“无价”合同需两年

据证券日报消息,有电监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电煤合同多数没有签订价格,中长协合同也不多,煤企、电企观望情绪浓厚,短期内这一状况难改观

编者按:今年是电煤价格并轨的第一年,煤企和电企对此的态度和反应又是怎样呢?在刚刚召开的2013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上,煤电双方签署的电煤合同总量同比增加55.8%。在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的当下,这个数字能否成为煤电双方摒弃前嫌的信号呢?我们调查发现,目前还难以做出如此乐观的判断。

虽然不断有消息传出“2013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初步汇总量”已经远远高于去年,但是,量的增长并不能代表质的乐观,在没有任何行政干预的前提下,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签订的这一纸合同价值几何,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今年的合同多数没有实质内容,中长协合同很少,没有约定价格是普遍现象,无价格的合同仅仅是一个参考,并不能代表什么。过去重点合同煤存在时也是这样,由于运输等各种问题最后落实起来很困难,现在也是这样,电煤价格并轨刚刚开始实施,短期内这个状况不容易改变。”一位不愿具名的电监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来说,“目前应该是一个磨合的阶段,双方都不是很适应这个市场化的过程。同时,重点合同煤产生的最大后遗症就是对煤炭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了很多,双方互相不信任。”能源研究专家林伯强告诉记者。不过,在他看来,煤企、电企空头合约的情况一定会改变,但这个过程需要2到3年时间。

“无价”电煤合同成空文

当重点合同煤存在时,业界一直存在的争议就是重点合同煤存在的必要性。如今,重点合同煤自2013年1月1日起彻底没有了,煤炭企业、电力企业仍旧少不了一纸合同,虽然此合同已非彼合同。

如重点合同煤一样,电煤价格并轨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签订的合同同样引发了媒体和业界极高的关注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18日,汇总煤炭合同18.91亿吨。其中,一年期以上的中长协合同2.23亿吨,电力用煤11.89亿吨,经铁路运输17.96亿吨。

“今年电煤合同虽然基本没有了行政干预,但是随着经济整体的放缓,电企库存相对比较充裕,购买煤炭的积极性降低,合同中有量无价现象很普遍。”一位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动力煤价格的继续下跌可以看出,煤炭需求仍不是很乐观,大家对煤炭价格走势判断不清晰,导致观望情绪还是比较浓厚的。

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1月16日至22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吨629元,比前一个报告周期下降2元,连续第6周下降,累计下降11元。

对2013年国内动力煤供求形势缺乏一致或明确的判断也导致了对煤价判断上的分歧。“今年的电煤合同确定价格的很少,多数没有签订价格,中长协合同也不多,大家都在观望。”上述电监会人士告诉记者,有多位电企人士向他提到,没有价格的合同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很多根本落实不了,不作数的。“空头合约没有任何意义。”

有电力企业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今年签订电煤合同时的纠结状态。相比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更想签订价格,但是,这个价格该如何定,双方意见通常很难一致。“出现这个问题很正常,煤炭企业想多赚点,电力企业想少花点。”

若签约煤价略低,煤炭企业就会不愿意;若煤炭价格走高,电力企业也不愿意。“所以,签一个全年的固定合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签的高了电力企业会觉得亏,签的低了煤炭企业会觉得亏。”

意见难统一,就避免不了重蹈重点合同煤的覆辙,合约兑现率低。

适应市场化需2到3年

毋庸置疑,电煤合同若没有价格上的约定,光有量的确定,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或许因为电煤价格刚刚实现并轨,改革刚刚开始,煤炭企业、电力企业还不是很习惯。

“煤企、电企都不是很适应这个市场化的过程,目前应该是一个磨合的阶段。还有一点,就是双方互相不信任,因为之前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签的很多合同,煤炭企业是没有兑现的。这是重点合同煤时代留下的最大问题,煤、电企业之间是互相不信任的。”林伯强告诉记者。

如今,重点合同煤没有了,煤企、电企的信任度却仍是停留在过往,“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不大但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让大家重新建立起信任关系,建立一个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的价格。双方需要讨论一个价格机制,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机制,这样价格就会慢慢定下来,毕竟煤炭企业需要卖煤,电力企业需要买煤,双方都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价格。”

上述业内分析人士也提到,电煤合同成空头合约的情况一定会改变的,但是中间需要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很短,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前几年肯定会有些混乱,但双方供求方的关系不会改变,所以也不要担心。”林伯强表示。

而在煤电双方针对电煤合同价格进行博弈的同时,煤电联动势必需要同时进行,“今年政府肯定会在某一个时间出台一个政策,告诉大家终端电价的问题怎么处理。”上述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林伯强也持同样观点,只是,如何实现联动?如果电价完全市场化,这样老百姓承担的压力会重一些。如果政府如果不想让老百姓全部买单,就需要有补贴政策。“政府补贴一部分,老百姓自己买单一部分的可能性更大。”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