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煤矿工人,人们往往想起四个字――傻、大、黑、粗。煤矿工人更是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死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姑娘们甚至不愿意嫁给他们。但是今天在塘内煤矿看到的情景,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采访团总指挥、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主任金磊夫参观塘内煤矿后高兴地这样说。
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右江矿务局塘内煤矿,2008年9月按照广西安监局建设机械化、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三化”矿井要求,开始进行改造。经过180多天的奋战,2009年3月,塘内煤矿自动化煤炭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成为右江矿务局的第一个“三化”样板煤矿。
右江矿务局局长叶仿拥说,“三化”改造完成后,塘内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零”,井下作业人员由原来的800多人锐减到50多人,每班下井人员更是由原来的近200多人减少为17人,而年产量却由以前的21万吨提高到60万吨。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鼠标采煤’,井下工作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调度员只需在地面上的监控中心轻轻点一下鼠标,发出生产指令,井下的机器就会自动工作。下井人员只是负责检查维修机器,无需动手挖煤,他们的生产环境在我们塘内煤矿已经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了。”叶仿拥自豪地说。
在塘内煤矿的监控中心,一个黑色的长方体小盒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国富介绍,这是他跟矿上合作研发的探水仪,能探测到1000米之内有无水、有多少水等情况。“有了这个探水仪,我们就可以完全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了。”
现在,这个探水仪已经在塘内煤矿投入试用。通过监控中心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井下每一个人的情况;煤矿通风系统,能随时反映井下的瓦斯、温度甚至空气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无人驾驶的挖掘机也已经投入使用……在多重保障下,塘内煤矿在机械化改造完成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在这里,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塘内煤矿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令人心情舒畅的煤矿之路。探水仪不仅仅适用于煤矿,对于所有的井下矿山来说,都有推广价值。”金磊夫看着黑色的小盒子感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