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压力重重,如何突围

   日期:2010-06-17     浏览:853    评论:0    
  产量几乎占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利润微薄、步履艰辛,中国钢铁工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之路。
 
  新气象孕育新希望
 
  在长江边的重庆长寿区江南镇,一座绿荫掩映、鸟鸣啁啾的“森林钢厂”已经拔地而起。重钢集团总经理刘家才介绍说,重钢新厂区全部投产后,吨钢综合能耗将比老厂区下降15%,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吨钢耗水量降至3.7吨,自发电量将超过60%。
 
  刘家才说,“老厂区整体装备水平和环保控制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去年9月,我们投产了一条4.1米宽厚板生产线,主要生产高等级船板钢。虽然现在钢材市场行情不太好,但我们的船板钢依然是抢手货。”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涅槃重生的不仅是重钢,从西南边陲到中部省份,再到东部沿海,在一派崭新的气象中,中国钢铁工业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结构调整艰难推进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中国钢铁工业这几年的发展成绩:多、快、好、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然而,巨大成绩背后,潜藏着一系列深刻危机,产能总量过剩;产业集中度太低……
 
  “就以产能过剩来说吧。”马钢集团副总经理惠志刚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抓淘汰落后产能抓得很紧,可是小企业照样生产甚至扩张产能。”
 
  “无论是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还是优化布局,都要从体制来探究。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说。
 
  突破重围求解铁矿石难题
 
  “铁矿石现货价到了150美元一吨,在这个价位上,我们每生产一吨钢就要亏100块钱。”一位不愿具名的大钢厂负责人对记者说。记者在各家钢厂采访时发现,这些钢厂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中国钢铁企业想摆脱受人‘卡脖子’的命运,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说。
 
  正是抱着这种理念,近年来武钢频频出手,在加拿大、拉美、非洲等地锁定了数十亿吨铁矿石资源。“再过三五年,武钢就可以实现铁矿石自给,到那时我们无须再从三大矿山买一吨矿!”邓崎琳底气十足地说。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10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