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煤矿:亟须防范“地下暗河”

   日期:2010-03-24     浏览:889    评论:0    
    3月1日,中国最大煤炭开采企业之一的神华集团旗下骆驼山煤矿疯狂涌水,造成1人死亡,31人失踪。当救援人员正奋力封堵井下水源的时候,专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发出警告: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暗河”可能会成为新的煤矿事故源头,必须加以防范。 
 
    20多天过去了,井下之水仍源源不断在喷涌,尽管数台大功率水泵分秒不停、以每小时3850立方米的速度往外抽水,但井下积水始终保持在10万立方米左右。 
 
    “这么大的涌水量,在西北干旱地区的煤矿透水事故中是第一次。”在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现场,中国煤炭科学院总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煤矿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虎维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这次透水事故是奥陶纪灰岩水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下暗河”惹的祸。“骆驼山矿难警示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西北干旱地区煤矿‘奥灰水’。” 
 
    “奥灰水”是“奥陶纪灰岩层水”的简称。奥陶纪灰岩层形成于4至5亿年前,当时的地质层含水量非常丰富。 
 
    过去的研究认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西部,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主要开采的煤层形成于1.4亿-1.9亿年前的侏罗纪,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矿区地下水补给能力差,矿坑涌水量小。因此,人们预防煤矿瓦斯危害的意识,远远胜于对煤矿水害的防范。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和其相邻的鄂尔多斯市境内,受奥陶纪灰岩水害威胁和影响的煤矿有32处,这些煤矿矿井垂直高度在110米至510米之间,煤矿井下巷道距奥陶纪灰岩含水层已很近。 
 
    内蒙古据此召开了全区防治煤矿水害紧急会议,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曹安雅在会上说:“必须重新认识这里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做好今后煤矿防治水害工作。” 
 
    防范“奥灰水”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虎维岳说,目前奥陶纪灰岩层在全国的分布,学术界掌握的还不太全面,而各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又使其显得高深莫测,有关“奥灰水”防治措施和经验的资料也较为缺乏。“特别是煤炭资源富集的西北干旱地区,在煤矿开采前,一定要做好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虎维岳补充说。
 
    这次事故为煤矿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做好资源整合的同时,更要保障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