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锰矿,1913-2012

   日期:2012-07-25     浏览:266    评论:0    
核心提示:湘潭锰矿,昔日中国锰都。从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的裕甡矿业公司在颜家冲一带开采浅层矿石,至2001年湘潭锰矿国营矿山停产,88年不断向地
 
 

湘潭锰矿,昔日“中国锰都”。从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的裕甡矿业公司在颜家冲一带开采浅层矿石,至2001年湘潭锰矿国营矿山停产,88年不断向地层更深处索取,直到开采殆尽。2012年7月,即将挥别。

过去的五年里,矿山里的3、4号高炉被拆除变卖,锰矿文化宫垮塌被拆,1、2、5号高炉被拍卖。在一份《湖南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报告》里,10.12平方公里范围,不会有高炉原型,不会有近百年来留下的工业遗迹,那一段矿山口述历史,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有心留存。

2012年7月18日,湘潭鹤岭镇,湘潭锰矿。原湘锰闲置废旧高炉等设备拍卖后的第8天,湖湘地理来到了锰矿核心矿区,据报道,这里的高炉和车间设备共拍出款项4660万元。站在1983年投产的5号高炉旁北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1、2号高炉还在远处,偌大的矿区一片沉寂,原本在第二冶炼厂大门旁办公室值守的人,也都不见了。

勘探:被称为“黑石”的氧化锰矿,曾经“矿苗之观于地面者甚夥”

湘潭锰矿的发现,始于1913年湘潭上五都锰矿的探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探矿运动,据《矿业杂志》(民国六年,1917年)记载:湘潭上五都鹤岭一带,“矿苗之观于地面者甚夥”,当地人俗称“黑石”,疑为“铁矿”,后勘验为氧化锰矿。

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集资成立裕甡矿业公司,在湘潭上五都颜家冲一带开采矿石,那些裸露在外的浅部优质氧化锰矿最先被开采,工人们在矿区山岭上捡拾锰矿石,用独轮小车把矿石推运到湘江边。这些矿石还远销日本的八幡制铁所。

在湘潭上五都锰矿开采前,我国地质工作者就在湖南安仁、常宁、耒阳等地发现了锰矿石资源,但这些地方的锰矿石资源品位都不高,分布不集中。而上五都锰矿的矿石“初步探明储量34万吨左右,矿石成分约四十五分”(《湖南湘潭上五都锰矿调查简报》王竹泉、熊永先,1935年)。

1937年,湘潭上五都锰矿改名为湘潭锰矿。1944年8月,日军占领湘潭,矿区沦陷,锰矿资源遭到大肆掠夺,锰砂被掠走4500余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面又将幸存的锰矿作为“战利品”运走。直至1949年,这里的浅部优质锰矿资源已开采殆尽。

1950年,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侯德封等组织、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质矿产调查,在湘潭锰矿地区钻探发现了地层深处的原生碳酸锰矿床。据勘测,这里的锰矿床是在低洼盆地中堆积而成的沉积矿床,堆积时由于来源比较单纯,按重力,溶解度或颗粒大小进行了沉积分异,矿物成十倍、百倍地富集。

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湖南分局901队在1954年组织了首次碳酸锰矿床勘探,并提交了《湘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共获工业储量907.5万吨”“远景储量164.8万吨”,刷新了此前对湘潭锰矿蕴藏量的预测,“中国锰都”的声名也就此而起。

建设:鼎盛时期的5号炉,“一直稳得住”

74岁的陈桂英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陈海云1950年4月1日来锰矿,“是建国后建设锰矿的第一批工人”。1950年4月,湘潭锰矿国营矿山成立,此时,由于地层深处原生碳酸锰矿床的发现,矿区的开采、产业规模大规模扩张,在露采氧化锰矿的同时,还在坑下开采碳酸锰矿。

矿山成立后,职工逐渐扩大到数千人,矿区的住房、交通等生活设施都不完善,最初的几个月,工人们都是“白天下矿上班,晚上回来挑灯砌墙建房”,80岁的田秀英回忆起来连连说“好苦”,她的丈夫在锰矿先后做过井下采矿,井口挂钩等工作,1988年因病去世。

现在陈桂英、田秀英等几位老工人的家属仍住在矿区旁边的果沙村,依靠抚恤金度日。而老人们的子女,作为锰矿子弟,多数已经外出务工。村里接近厂房的那些破旧居民楼,就出自矿山初建时工人们之手。

锰矿自1950年恢复生产后,发展就不曾停顿。1958年,矿区内先后建立了四座锰铁冶炼高炉,这就是锰矿历史上的1、2、3、4号高炉。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新建了5号高炉和电解锰生产车间。

5号高炉达300m3,是湘潭锰矿最大的高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锰矿,坐拥数以千万吨计的锰矿储量,由单一的采矿,转为具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制粉等多品种生产。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锰矿进入鼎盛时期,5号高炉是又一标志性进展,许多老退休工人对它感到自豪而依恋。

从1983年5号高炉投产就担任炉前工的严老先生,认为5号炉的生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稳得住”,炉前工工作很辛苦,但“炉子效益好,奖金高,自己的干劲也足”,现在,他认为锰矿现在发放的退休金“普遍偏低”;有30多年机修经验的老师傅周学诚,负责厂区高炉维护。他记得1991年冬天,5号高炉的热风炉故障,“我带着机动队40多号人,抢修了48个小时,没一个人睡觉”;跟周学诚打交道最多的机修厂铸造工刘金华,73岁,他对高炉的每一个部件都如数家珍:炉箅子(高炉热风炉的耐热铸件)、铜风嘴(送风部件)、冷却壁(高炉内部冷却设备)……他本想带我们去现场看高炉的构件,因中风腿脚不便打消了念头,“炉子上好多部件都是我们铸造的,它们已经被拆下来了,高炉只剩一个框架”,“可惜你们来迟了”。

现状:文化宫垮塌,高炉设备被拍卖,未来的矿山公园里将无高炉实物

湘潭锰矿在修建1到4号高炉时,还在鹤岭镇上修建了一座锰矿文化宫,大厦的轮廓和线条具有欧式建筑风格,楼阁和屋檐铺设又包含中国元素,据说其为苏联专家设计,但在我们的采访中未得到确证。

锰矿鼎盛时,矿区职工及家属超过万人,聚居在鹤岭镇,镇上煤、粮、油店等一应俱全,而位于镇区中心区域的锰矿文化宫,是锰矿的工人下班后消遣的去处,他们在这里看电影、打球、散步。现在的鹤岭镇,已是一座有着3万密集人口的繁荣小镇。

锰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资源濒于枯竭、管理不善,生产逐步萎缩,2001年5月停产。2007年,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接收了湘潭锰矿。在此期间,锰矿因为经济原因,已将3、4号高炉拆除变卖。停产后长期无人看管的锰矿文化宫损毁严重,一度沦为农贸市场,搭满了棚子。2011年7月,锰矿文化宫发生垮塌,9月间被正式拆除,原址待建文化广场。

2012年5月,湘潭锰矿拟建矿山公园的消息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热议。湘潭锰矿在划定核心矿区作为矿山公园的同时,将旧厂区包括1、2、5号高炉、烧结厂、冶炼厂等在内的设备拍卖,共计4660万元,待款项付清后,这些高炉设备将会拆除,原址将依托厂内铁路建物流园。

在联系到《湖南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报告》制定方——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后,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彭世良告诉记者,他们曾向锰矿方面提议“保留一小部分设备,搬入规划中的科普教育区即核心矿区内”,但对方回复“设备陈旧,拆除后很难复原”,“考虑以后在科普教育区内建立一些高炉设备模型”。

7月18日下午,我们从5号高炉出发,沿着矿区内那条贯通各处高炉的铁路往南,在一个院子里寻到了“上游0062号”蒸汽机火车头(2012年5月15日,湖湘地理E01图片报道),也找到了湘潭锰矿铁运部的值班室。

“我们都有火车驾照,受过铁路局的正规培训”,值班的陈师傅指着机修车间里停放着一台蒸汽火车头说:“我们能修的都尽量修了,这里还放着4台旧式的蒸汽机火车头。现在跑铁路,只靠那台2008年购置的内燃机车头。”

铁运部是锰矿停产后仍然保持运营的部门之一。陈师傅1988年进铁运部,记得工作忙时,两班人马跑两辆车,“从火车站到矿区一天来回四趟,矿里人来来往往,开车时刻警醒自己(不出事故)”,现在“高炉一停就没什么事做”。矿区内的一些厂房场地租给了私人企业使用,它们需要运货时火车才开工。回去路上,我们看到烧结厂旁齐腰深的野草下面,大段铁轨的枕木已经朽坏。

他城

上世纪的德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弗尔克林根炼铁厂位于德国萨尔州的弗尔克林根市,1873年建立,是当时德意志帝国最重要的炼铁厂之一。1986年因失去竞争力而关闭,但是其高炉等基本工业设施得到完整的保护,成为了工业博物馆。人们在铁矿石堆料场举行展览,参观高炉的各个系统,高炉群下方出铁水和废渣的地方,还被制片公司用来拍恐怖片。

埃森煤炭-焦化厂位于德国鲁尔区西北部,曾是欧洲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煤矿。随着煤炭的逐渐没落,煤矿最终在1986年停产。煤矿关闭后,当地政府买下全部的工矿设备,在焦化厂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焦化厂的一部分被改造成观光餐厅,工业水池改造为儿童游泳池,人们乘坐焦化厂区的观光摩天轮时,可以从天空缓缓进入矿区的地下,更加贴近工业遗迹。2010年1月9日,德国鲁尔工业区被评为“2010欧洲文化首都”。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