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其拐点。野村证券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将持续收窄并在2014年将转为赤字。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从2000年初的1500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底前的3.68万亿美元,在2015年出现下降。
野村证券在这份题为《中国即将到达顶点的外储》的报告中指出,2011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8%,而到了2014年,经常项目逆差与GDP之比将达到-0.4%,2015年该比例则为-0.9%。而在资本项目方面,中国净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将下降,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将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并且在境外获取资源。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还将有更多的非FDI资本流出。
野村证券指出,到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整体将呈现赤字。该机构预测,中国的外汇储备2012年将增加2670亿美元,2013年增加1890亿美元,2014年增加430亿美元,而在2015年则下降320亿美元。“这样的趋势将打断人民币结构性的升值趋势。更大幅度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同时将引发外汇储备的波动。”野村证券指出。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31万亿美元,近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外储经历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对野村证券的判断表示认同。他指出,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是不可持续的,到2014年和2015年很有可能出现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时,外汇储备正增长最多到2015年末很可能结束。
但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2014年中国外储将迎来拐点可能言过其实。他指出,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一般而言,除非发生货币危机,否则高储蓄率的国家不大可能出现某个时点外汇储备减少的情形。不过,赵庆明也指出,每年3000多亿、4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也是不正常的,今后一定是经历低速增长的时期。
外汇流入减少已经初现端倪。2011年四季度,外汇占款连续3个月负增长。今年4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较3月减少605.71亿元,出现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野村证券指出,中国外汇储备见顶的最大影响还是对中国自身。十年的外汇流入制约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迫使央行稳步提高贷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管理流动性。国际收支平衡表顺差规模的减小将导致存款准备金率长期结构性的下降,到2015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下降至10%以下,而央行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外汇流入减少将使得央行管理流动性的手段发生变化,央行不必像现在这样,先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再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等方式来回收流动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不该是央行主要依靠的调控流动性工具,央行的调控方式会回归正常。”赵庆明指出。
中金公司在此前的报告中曾经指出,外汇占款增量的长期下降,将提高信贷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准备金率和贷存比需要相应调整;在此过程中,人民币流动性面临紧缩压力,风险资产估值面临长期下降趋势,但也受到经济和货币政策短周期波动的影响;过去十年泡沫化明显的资产受这一货币金融长周期的影响将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