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预期吸引国际资本 美元资产将成最佳避险标的

   日期:2012-02-13     浏览:213    评论:0    
核心提示:  由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压力,美国失业率仍然较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经济开始转暖但不够强劲等等诸多不确定性因
 
 

   由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压力,美国失业率仍然较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经济开始转暖但不够强劲等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交织,使美国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把保持经济稳定、刺激经济增长作为根本目的,以确保本国经济复苏的势头。

  据美国劳工部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失业率已连降五个月,1月份非农部门失业率降至8.3%,为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但相比央行所认定的表明“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标准—5.2%至6%,目前的失业率水平显然仍然太高。

  就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7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就预算和经济前景等议题作证时表示,美国经济复苏还面临严峻挑战,长期失业问题依然明显,长期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四成;近期全球经济出现减速迹象,或许是因为对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前景和欧债危机的担忧,美国企业的投资步伐开始放缓。伯南克指出,当前美国经济正处在缓慢复苏进程之中,但是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威胁,美联储将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举措来确保美国经济复苏势头。

  伯南克的最新讲话,再次强化了投资人对于美联储将继续维持甚至加力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使得总体上美国对自己经济信心有所下降,而美国高负债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美国国债将继续攀升,再次提高国债上限恐怕只是时间问题。美国要加速经济复苏的步伐,稳定金融业,提高就业减少失业,激活房地产市场,提高购买力拉动消费,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在很大程度要靠宽松的货币来支持。

  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继续增加收购美国政府债券,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也可能降低银行向美联储支付准备金的利率,以帮助降低商业贷款利率,或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向机融机构拍卖贷款,也就是所谓的QE3。

  而无论是以QE3方式出现,还是以其他扩大资产规模的方式出现,势必会造成美元贬值使美元走弱,其他货币相对美元将会升值,这对美国商品出口有利。流动性的宽松将刺激美国的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从而有利于拉动美国经济。

  由于美元走弱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将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出口造成影响,再加上QE3也会进一步推高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对美国以外的国家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为应对这些不利因素,世界各国也将被迫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这将会引发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引起全球通货膨胀。如果各国的放水量大大超过美国,那么美元指数反而会上升。

  此前QE2出台时美元指数达到70多点的低位。但从去年11月以来,美元指数并未大幅下降,反而一路上行。因此美元指数还有空间支持QE3,美元指数即使从高位下降也不会过低。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美元指数的技术走势看,如果近期进一步下跌,那么短期目标可能会在78.00甚至77.60,如果这里再失守将会进一步跌向76.60附近。但只有跌破后者才意味着美元中期重走势发生改变,否则之后美元仍有再次企稳并重新振荡反弹的机会。

  此外,自2011年9月始,欧债危机在大规模再融资需求下不断深化,并由周边国家蔓延至主要核心国,多数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对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IMF研究表明,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中,多数长期机构投资者接受了低回报,而不是冒更大风险。

  在此背景下,一旦QE3推出,美国以外的国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经济冲击,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势必导致吸引力下降,那么美元资产将再次成为投资避险的最佳标的。

  自2011年下半年起,国际资本就已开始大量从新兴市场流入发达国家市场。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简称:EPFR)最新统计,2011年约有150亿美元长期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则分别有570亿和80亿美元的流入。

  时至今日,QE3是否推出仍然悬而未决,其推出后对美元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各方说法不一。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美国经济似乎正在重现活力,美联储没必要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采取更多量化宽松政策。而高盛首席经济分析师哈哲思表示,外界高估了美国经济复苏的程度,美国今年经济仅会温和增长2%,失业率将保持8.25%水平。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依然缓慢,预计美联储今年推出QE3的时间很可能是年中,方式很可能是购买资产,而不是扭曲操作。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