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国钢厂暂时接受巴西和澳大利亚基准价

   日期:2009-07-31     浏览:1025    评论:0    

  世界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确认, 一些中国钢厂暂时接受了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基准价,但中国钢企总体还没有接受2009年铁矿石基准价格,据悉,中国部分钢厂接受的降幅是28%,淡水河谷对铁矿石定价机制会否改变以及“力拓案”等敏感话题出言谨慎,称“不做评价”。

 

  淡水河谷方面透露,“中国另一些钢厂已经通过现货市场进行交易”,这也意味着一部分钢厂将接受更高价格的铁矿石现货,目前,铁矿石现货价已经超过长期协议价。广东钢铁交易市场权威人士表示,由于钢材需求有所转变,钢铁产品全线上涨,这也给部分钢铁企业接受更高一些铁矿石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过,28%的降幅确实还没有达到中国钢企的预期价格,原来的方案是围绕33%来谈的。

 

  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确认了部分中国钢厂暂时接受价格一事中钢协一位副秘书长表示,现在钢厂都统一立场,暂时不对外表态,中钢协稍后会发布新闻。

 

  铁矿石谈判最新进展

 

  必和必拓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

 

  必和必拓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最新谈判进展,该公司铁矿石销量的23%已确定年度合同价格,其中粉矿价格比2008年合同价下降33%,块矿下降44%。这一价格与之前力拓与日本钢企达成的首发价一致。此外,还有30%的铁矿石将按季度谈判、现货和指数定价的混合定价方式来出售,而余下的47%仍在进行谈判。

 

  必和必拓并未透露已达成的客户中是否包括中国钢企,给市场留下一大悬念。但致电武钢、宝钢等国内龙头钢企,得到的回复均为并未听说与必和必拓签订协议的消息。

 

  力拓间谍案像一粒石子打破了国内钢铁业“平静”的“湖水”,而它激起的水波至今仍在向外扩散,它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环境?不少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更倾向于将力拓案归为个案,认为其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将彻底打破矿企原有的市场格局。

 

  力拓案后市场格局:淡水河谷想突围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共进口4.4亿吨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为52%。而在这巨额的铁矿石进口量中,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又占据绝对的份额,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也最为巨大。尽管存在竞争,但三大矿企之间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力拓间谍案的曝光很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淡水河谷伺机突破

 

  据了解,目前国内不少钢厂为避嫌,已停止或尽量减少与力拓的贸易往来。

 

  在力拓案曝光后,市场曾传出消息,称中方已将谈判对象转向淡水河谷,加上后者近期全方位的媒体宣传,市场对于淡水河谷取代力拓的猜测甚嚣尘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告诉记者,“中国应当加大与巴西方面的合作,并扩展进口来源。”而某业内分析师认为,如果力拓出局,会加剧市场垄断局面,可能进一步抬高铁矿石价。

 

  但从力拓占三大矿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38.3%的市场份额来看,实现这一转变并没有那么乐观。业内人士表示,巴西矿质量好于澳矿,但缺点在于距离中国较远,运费较高。

 

  贸易秩序整顿力度加强

 

  力拓案对市场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进出口贸易资质的调整。国内铁矿石贸易的混乱秩序被认为是孕育力拓案的“温床”,中钢协也一直想整治这一乱象,而力拓案可能加速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整治。

 

  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证实,政府有关部门确实要求对国内铁矿石进口资质进行调整,减少进口资质数量。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