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2011年增速约为1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日期:2011-07-25     浏览:198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西北大学24日在北京发布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西北大学24日在北京发布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速约为13%,仍处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快跑轨道。

蓝皮书显示,“十一五”期间,西部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快、稳定性好。2006-2010年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3和0.7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的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5年间其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1%、17.33%、17.58%、18.14%、18.33%、18.68%。

“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波动幅度较小,稳定性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日益趋向合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结构优化的空间较大。部分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但投资效率、工业效益等指标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蓝皮书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姚慧琴说,2011年维持西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因素较多,除了经济危机中良好表现带来的信心、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的改善之外,第一季度西部地区12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除宁夏外,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西藏、重庆、四川的增速高达15%以上。综合各方面情况,预计仍处于快车道的中国西部经济在2011年全年增速约为13%,略低于2010年,但高于全国增速,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

姚慧琴说,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总体表现为持续稳定提高的态势,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进行,2011年将会继续保持这一发展态势。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专门构建的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六项指标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技术创新性及成果共享性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这主要是受资产价格波动较大所致,其中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是重要原因。

蓝皮书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经过十一年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长,更加突出表现为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效率持续上升,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城乡差别逐步缩小。技术创新水平日趋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民生状况日益改善。11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西部偏远、贫困地区人民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生存质量、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335 second(s), 11 queries, Memory 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