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在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默克尔总理,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论坛作为两国经济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致力于中德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敬意。
我担任总理以来多次访问德国,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敬业、勤劳智慧、富于理性的伟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巨擘伟人,他们以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德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德建交以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04年我访德期间,两国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商定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机制。密切的经济合作是中德关系的重要支柱。在两国经济界共同努力下,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德是紧密的经贸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德国累计在中国设立7000多家企业,实际投入超过170亿美元,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德国还是中国自欧洲引进技术最多的国家。双方累计签署技术引进合同超过1.5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两国密切沟通、协调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德经济互补性强,经济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双边经贸合作完全可以再上新台阶。我这次访问德国,带来了阵容庞大的政府代表团和企业家代表团,就是要全面深化双方的务实合作。我们不仅期待与德方企业签署更多的经贸合作协议,而且希望与德国政府建立政府磋商协调机制,使双方的磋商常态化、机制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方务实合作,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扩大双边贸易规模。要深入挖掘两国贸易的增长潜力,采取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争取未来5年双边贸易额再翻一番。中方愿意增加对德国优势产品的进口,也希望德国早日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双方贸易健康发展扫除障碍。中方致力于建立开放的政府采购制度,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中,德国企业名列中标额第一位。中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希望有关成员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降低要价,使中国早日加入这一协定。
鼓励双向投资合作。中方欢迎更多德国企业来华投资,愿意尽快结束双方合资合同示范条款谈判,建立中德投资咨询热线,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将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我愿重申,所有在中国依法设立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各类企业的知识产权都将得到有效保护。也希望德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支持中国企业赴德投资。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德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优势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提升德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互利共赢的。中方愿与德方加强在先进装备制造、交通、能源、石化与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中方愿在重大项目合作中加强技术交流,但决不强制转让技术。欧盟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德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极大地制约了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希望德方推动欧盟放宽出口管制,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
拓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合作。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提高能效等领域合作大有可为。去年两国已签署共同建立生态园合作协议,拟在中国青岛建立首个中德生态园,欢迎德方企业积极参与规划和建设。我们愿意充分发挥双边财政合作的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双方在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及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我们还期待双方企业在新能源交通、建筑节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密切两国中小企业合作。中方不仅重视与德国大型跨国公司合作,也重视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中方决定设立一项总额为20亿欧元的专项贷款,支持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资金、技术、研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共同成长。
广泛开展人文领域的交流。这不仅能促进经贸合作,也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方建议依托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设立由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参与的“中德职教联盟”,提升中德职教合作水平。建议把生命科学作为未来合作的优先领域,通过共同建设创新平台,促进双方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中方愿与德方加强医院管理合作,利用德国的先进经验,帮助中国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
德国是欧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也是中欧友好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天中欧关系的良好局面,与德国的支持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中欧建交以来,我们始终把中欧关系作为对外关系的战略重点,始终希望同欧盟做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尽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中国对中欧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对中欧互利合作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对中欧长期友好的信念和决心不会改变。
从政治上看,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这是中欧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础。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文明多样性,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消除贫困等全球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欧团结合作不仅有益于双方,也有益于世界。
从经济上看,双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很强,发展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欧盟可以为中国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优质产品,中国可以为欧洲的资本、商品、技术、专利提供广阔市场。中欧之间有竞争,但合作的前景更广阔。
从文化上看,中欧文化博大精深、各具特色,在许多方面可以互学互鉴。中欧文明都是由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都具备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优秀品格。中欧文明几千年的交往,对彼此都是一种丰富。“东学西渐”为欧洲启蒙运动送去了灵感,“西学东渐”也对中国和东方国家的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欧文明应继续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中欧的地位看,作为两支处于上升中的重要力量,双方加强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是世界上独立的一极。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的整体实力将更加强大。尽管目前部分欧盟国家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但这是暂时的。欧盟拥有强大的实体经济、雄厚的科技力量、坚实的人才基础,完全有能力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对欧盟的发展充满信心。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中欧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这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辨证的眼光看中国、看欧盟、看中欧关系。为了推动中欧关系沿着成熟、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互尊重。中欧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历史遭遇各不相同,相互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超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中方尊重欧盟各国人民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也希望欧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共同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相互信任。中欧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理解和信任。我们希望欧方能真正相信中国的发展对欧盟各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这样才能把互信的基础打得更深厚。我们之所以要求军售解禁和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实质上也是相互信任的问题,希望欧方早日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
平等协商。中欧之间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一致。只要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分歧就不难处理。目前,中欧对话和磋商机制达230多个,完全可以把我们合作中的问题处理得很好。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从长计议。
互利共赢。中欧关系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双方利益汇合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就能把问题解决好,就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女士们、先生们:
明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四十而不惑”,这就是说中德关系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发展中德关系,对双方有利、对欧盟有利、对世界有利。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一书中说,“我们双方都各自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中国的邓小平先生也曾说过:“欧洲和亚洲实际是一个大陆,你们在西边,我们在东边,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因素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只要我们始终抱定互利友好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潜心耕耘中欧友好这片沃土,我们播下的友谊种子就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互利合作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