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加快“转变” 应对挑战

   日期:2011-06-24     浏览:310    评论:0    
核心提示:就连武钢人自已都难以相信武钢集团十一五发展的惊人速度:到2010年武钢集团钢产能高达4000万吨,为2004年的4.4倍,发展速度是行业平均

就连武钢人自已都难以相信武钢集团“十一五”发展的惊人速度:到2010年武钢集团钢产能高达4000万吨,为2004年的4.4倍,发展速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成功跻身于世界500强。面对辉煌的成果,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的邓崎琳却说:“这是我们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几代武钢人打下坚实工作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在产能成倍增长、管理幅度成倍增加的情况下,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智慧,不辞辛劳,砥砺奋进,团结拼搏的结果。没有他们,要完成这些工作是难以想象的和根本不可能的。”

6月15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又将武钢“十二五”发展蓝图与指导思想和盘托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第三次创业,深入实施中西南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管理,做强做优钢铁主业,加快发展相关产业,着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努力使武钢成为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备受社会尊重,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一流钢铁集团。

“十二五”,武钢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依然宏大:钢铁主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钢铁行业前列,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职工收入比“十一五”翻一番。但眼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进入微利时代、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已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武钢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在谈到武钢如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时,邓崎琳指出,未来5年,武钢将加快“三个转变”:即经营由单纯生产型向市场质量型转变,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由内陆发展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

调结构提升钢铁主业盈利水平

近年来,钢铁行业成为中国“最不赚钱的工业”,销售利润率呈现连年下降的局面。据统计,72家大中型钢企销售利润率2007年为7.5%,2008年下降到约5%,而2009年下降到2.8%。2010年的数据也并不理想,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91%,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2%的平均利润水平。金融危机以来,钢企盈利水平下滑凸显,寻求破解盈利水平下滑之策是眼下当务之急。

邓崎琳认为,对于武钢先天不足、物流成本高等不利因素来说,就是要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体讲,在钢铁主业方面就是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调整钢铁主业工艺品种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盈利能力。他进一步强调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武钢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效益品种产量,扩大微利品种盈利空间,减少亏损品种,实现经营由单纯生产型向市场质量型转变,产品向低成本、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转变,不断增强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武钢,不难看到,这一调整与转变的可贵探索,及取得的可喜的成果。

武钢是率先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企业,近几年来研制开发了新产品85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双高”产品比例由2004年的54%提高到82%以上,形成了以“桥、管、箱、容、军、电、车、线”等为重点的一批精品名牌,不仅使产品结构调整变为可能,而且使盈利品种不断增加。尤其是通过减产和停产工、槽钢和普碳钢等产品品种,为武钢扩大高端盈利产品种类赢得了空间。

国家名牌产品硅钢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武钢冷轧硅钢片年产能是2004年的4倍,其中取向硅钢是2004年的3.7倍。武钢冷轧硅钢产品结构由8个品种32个规格扩大到36个品种150个规格,品种、技术与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硅钢研发和生产基地。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武钢研发的高牌号取向和无取向硅钢,打破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与国外垄断,成功应于长江三峡工程,为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作出了贡献。武钢硅钢还出口国外,赚取了外汇。

自主研发汽车板跨越三大台阶。武钢是国内唯一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生产高级轿车用钢的钢铁企业。一是成功开发出成套轿车用钢板的生产技术,实现汽车整车全规格供料。二是形成规模。2004年武钢只能生产几百吨,2009年已有100余个牌号的汽车板产品具备对外供货条件,产销量达到100多万吨。三是实现高端突破。轿车面板产量突破8万吨,成功进入广州本田等中高端用户市场;2070mm超宽热镀锌汽车板填补国内超宽面板领域的空白。

高性能结构钢等系列品种成为精品名牌。武钢研发出了第五代桥梁钢,推广应用到芜湖长江大桥、京沪高速南京大胜关铁路桥等60余座大型桥梁,是我国桥梁钢研发与生产的引领者。压力容器钢形成了6大系列共19个压力容器和压力钢管钢种,并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成为国内高性能压力容器用钢系列产品的奠基者。2005年至2008年,武钢管线钢连续4年在工程供货中位居全国第一,在西气东输中武钢X70钢独占鳌头,X80钢率先研制,连续油管用CT80钢独家生产,构筑了武钢在我国焊管用热轧板开发方面的引领地位。建筑用钢方面,武钢率先研发耐火耐候建筑用钢,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高性能建筑用钢,在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中央电视台、拉萨火车站、天津津塔等地标性建筑中得到应用。武钢高速重轨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12月通过时速350km客运专线钢轨上线认证工作,创国内同类企业通过认证与达产最快纪录。重轨生产填补了我国高速用轨资源在中南地区的空白,成为继硅钢产品之后武钢新的效益增长点。此外,武钢船用钢、帘线钢等产品均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据悉,在国内部分钢企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实现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武钢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实现利润上升。

辅业变产业加快多元经济发展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相关产业。”邓崎琳认为,发展相关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又是降低企业风险、支撑主业发展、实现效益目标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世界许多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

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己写进武钢“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按照武钢的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武钢重点发展的相关产业,将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物流服务等六大产业集群。

邓崎琳指出,“十一五”期间武钢主要是以一业为主,其他的叫辅业。现在,武钢将与钢铁有关的产业改称为相关产业,将其作为产业来做,它不仅为武钢保产,共存共发展,同时也是完全独立的产业,既服务于武钢还面向社会拓展,努力做到“养活自己、不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2008年,武钢相关产业产值占整体产值的21.67%。按照适度发展相关多元化战略,2009年,武钢在全面梳理现有非钢产业的同时完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做大非钢产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对外投资,发展机电设备制造、环保与综合利用、煤化工与工业气体等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关产业集群。到2010年,武钢战略性相关多元产业初具规模,销售收入达863亿元,利润18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6.4倍和3.5倍。到2015年,武钢战略性相关多元产业具有强大竞争力,销售收入占集团合并收入的30%以上。

按照武钢的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武钢的重点相关产业,将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物流服务等六大相关产业集群。

邓崎琳表示,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武钢将集中资金、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石资源开发等优势相关产业,激活这些产业的发展动力,确保在一些产品或服务上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主业的高效运转、高品质运营提供核心支撑。“经过未来5年的发展,武钢产值的30%将不再是钢铁。”邓崎琳说,“十二五”期间,武钢非钢产业的产值目标将达到1100亿元。

走出去”确保可持续发展

有人说,钢铁企业未来的竞争就是资源的竞争。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本钱,谁就获得了制胜的先机。

如今,武钢自产矿不足20%,缺口高达80%以上。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外买矿也不如昔日。矿价权由拥有者说了算,甚至连海运价也如此。近几年来价格不断飙升的进口矿在钢价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使中国钢企备受双重挤压,苦不堪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进口成本增加了1960亿元人民币。国内钢铁企业大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

对此,邓崎琳说:“中国钢铁企业要想摆脱受人‘卡脖子’的命运,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中国钢企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拥有铁矿资源。邓崎琳认为,“走出去”,向海外转变,不单单是解决矿石缺口和降本增效的问题,而且还要通过“走出去”锁定矿石资源,形成产业链,培养和锻炼通晓国际投资的专门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技能和管理经验,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

有人对武钢近几年海外买矿作出的评价是:其海外找矿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几乎都获得了参与管理的权利,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资源。综合看来,“武钢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海外管理的经验,也能有效保证铁矿石资源的稳定供应。毋庸置疑,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中国其他企业借鉴。

例如,武钢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XM成功签署正式合作协议,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拥有一名董事席位,涉足南澳5个优质铁矿区的开采,预计铁矿石资源量达20亿吨以上。武钢与中非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其持有的利比里亚中利联邦州铁矿60%的股份,同时在该项目的董事会中拥有4个董事席位,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也将由武钢方面担任。此外,在澳大利亚的两个矿石项目,武钢都是第二大股东,均获得一名董事席位。截至目前,武钢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开发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15个铁矿石资源项目,锁定矿石资源量数百亿吨。

邓崎琳介绍说:“未来5年,武钢每年将从自身的海外基地获得铁矿石,逐步实现自给。”

现在,武钢在原资源开发部基础上成立国际资源开发投资公司,明确定位全球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将海外资源这一上游链纳入武钢运营范围。

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回顾历史、放眼世界,整合出优势,整合出效益。邓崎琳坦城地说,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是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资本运作和企业间合作,全面提升武钢综合素质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把武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据邓崎琳介绍,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鉴于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武钢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的。

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要求加快联合重组步伐。早在2000年初,全球钢铁业拉开第五次大整合序幕。美国、日本和欧洲则借助收购,确立了全球钢铁强势地位。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米塔尔、新日铁浦项,也都是在不断整合中寻求竞争优势。相比国际钢铁业的优势整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不仅没有竞争优势,且基本连话语权都没有。

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前十位钢厂的钢产量占总量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15年后达到70%以上。而实际情况还有不小的差距。

压力和优势决定武钢必须实施联合重组。武钢的建设,是国家为改变钢铁工业布局在华中地区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当时武钢在运输上有长江水路之便,在资源上有大冶铁矿的铁矿石供应。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势已不复存在或正在逐步消失。而从武钢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发展空间来看,已经受到多种因素的严重制约。武钢地处中原腹地,矿石资源缺乏,85%的铁矿石依赖进口,每年仅进口矿石的内河运输成本就比沿海企业高出数十亿元。随着武汉市的发展,武钢已处于城市副中心,环保压力增大。

与此同时,武钢经过5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一是自建成投产以来,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主要技术装备已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技术上,武钢已具备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开发了大量新产品和独有技术,在代表当今钢铁工业生产最高水平的硅钢生产技术上,成为我国冷轧硅钢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二是在人才上,武钢拥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63.7%。

正如权威人士所作出的评价:这些优势在武钢集团内部输出,形成更大的优势。武钢实施中西南战略,开展联合重组,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动作快,见效快。

武钢中西南战略的实施,破解了发展难题,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武钢通过实现与鄂钢、柳钢昆钢股份的重组,钢产能猛增到4000万吨,2010年的铁、钢、材产量分别比5年前增长290%、293%和316%,发展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倍。

同时实现了武钢由内陆向沿海转移,对于武钢做大做优以及我国钢铁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优势互补,联合重组效应放大。据邓崎琳介绍,通过对武钢集团内部企业实行“发展规划协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协同、市场营销协同、资源开发协同”的制度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集团内企业共同发展。

与武钢第一个联合重组的是鄂钢。武钢在派出了优秀的生产、销售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同时,也将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企业经营策略移植到鄂钢的经营管理中,取得了可喜成果。鄂钢在重组前的2004年,利润为2000万元,濒临亏损,重组后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1.03亿元。重组5年来,鄂钢职工人均年收入翻番,由2004年的1.38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万元,企业改革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对于联合重组后的柳钢,武钢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将其建成为精品长材生产基地。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则将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及便利的海运条件,采用全新现代化管理机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国际一流水平,它将是武钢未来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沿海生产基地。

结盟昆钢后,武钢相继派出了一大批专家到昆钢,送技术、送观念。在武钢工艺优化、品种调整工作组的协助和指导下,昆钢的品种钢年产量比2006年增加近40万吨,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也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新昆钢将充分利用云南本地的铁矿、煤炭等资源优势,重点实施淘汰落后与产品升级相结合的技术改造工程。

邓崎琳表示,“十二五”是武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进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既要坚持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又要创新,牢牢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武钢“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