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血铅超标事件调查 部分高污企业转移中西部

   日期:2011-05-27     浏览:292    评论:0    
核心提示:一场环保风暴正在浙江掀起。近日,环保部通报称,浙江德清的332人血铅超标事件是因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及应对不

一场环保风暴正在浙江掀起。

近日,环保部通报称,浙江德清的332人血超标事件是因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及应对不力造成的。环保部决定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取消德清县生态示范区资格,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湖州市全面区域限批

5月20日,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公告称,德清县副县长陈佐平等8名领导干部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行政记大过、行政降级等处分。

今年3月以来,德清县海久电池公司周边陆续发现血铅超标患者,目前已检测出332名血铅超标患者,其中99名儿童。国家环保部决定对湖州市全面区域限批,取消湖州市德清县生态示范区资格,责成浙江追究地方政府领导人责任及肇事企业责任人法律责任。

上述处理意见出台后,在当地蓄电池产业引起了较大震动。如浙江长兴县,是中国铅酸蓄电池主要生产基地,约占行业总产能的65%。该县有60多家龙头企业在5月初被叫停,一夜之间近2万人失业。

“我们亏大了!”一位长兴蓄电池生产商称,该公司有2000多名员工,企业日开支员工工资达23万之多,日损失约700多万元。

但与蓄电池企业损失相比,长兴乃至浙江为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

早在2004年,天能集团就因儿童铅中毒引发群体性事件。据环保部门调查,当地170多家蓄电池企业,每年向太湖水域排放的铅污染物超过10吨(详见本报2004年10月8日报道《“蓄电池之乡”长兴:500儿童铅中毒事件调查》)。

随后,长兴开始大力治理铅污染,严格控制污染源。截至2010年,长兴县电池企业由原来的175家减少为53家。

全省大整顿

本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环保厅获悉,浙江将建立健全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排污坚决实行“零容忍”,并将相关行业的审批权限统一上收到省级环保部门。据悉,浙江27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已有213家停产整顿。

“可批可不批的项目,坚决不批;可关可不关的企业,坚决关掉。”诸暨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孟国锋说,铅酸蓄电池列入当地限制性发展产业,对所有未批先建、废水处理不达标的企业,都将一律关停并拆除生产设施。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知名学者史晋川指出,从总体上看,浙江目前仍属外延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浙江将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血铅超标事件也引起了浙江省高层的重视。

浙江省政府近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表示,将建立健全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排污坚决实行“零容忍”。

部分高污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然而,被长兴县减掉的那些污染企业并未消失,而是被中西部地区以优惠条件招商落户。

长兴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透露,长兴当年产业转移方向主要为江苏盐城、宿迁、徐州,安徽的池州、芜湖、安庆以及山东泰安等地,另外,以直接投资和参股方式建厂的长兴电池制造厂大约分布在国内三分之一的省份。

今年初,安徽怀宁血铅事件爆发。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处于该事件漩涡中的博瑞电源有限公司,其老板就来自浙江省长兴县。

由于大部分电池厂的铅污染得不到根本性治理,污染反弹压力依然很大。前不久,台州路桥发生部分群众因企业违法排污导致血铅超标事件,再一次为浙江环保敲响警钟。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