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阵痛——从“非典型性”电荒谈起

   日期:2011-05-16     浏览:305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期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电荒。2011年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预警,指出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将偏紧。5月初以来,部

近期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电荒”。2011年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预警,指出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将偏紧。5月初以来,部分地区“缺电”的情况也多见诸报端。

但是,笔者注意到,与前几年的电荒迥然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既没有经济过热,也没有类似2008年大雪灾等特殊事件的直接冲击。这次电荒实际上是在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经济体上存在隐忧(如高库存水平、PMI较弱等)、总体需求较弱的背景下发生的一种“非典型性”电荒。此外,我们不仅仅在电力领域看到了这种“非典型性”紧缺,在诸如工程机械、水泥等行业也都发现了与宏观环境不相称的“非典型性”繁荣现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轮“非典型性”电荒呢?已经有许多专家给出了分析。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电煤及运输价格高企而电价管制使电力企业运营难以为继;其二,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电解等)增长太快;其三,电源分布不均,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不足等等。回顾过去几年电荒时期的专家分析,基本都是老话重提。

笔者并非专家,仅想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讨论这些非典型性现象的根源。在笔者看来,包括电荒在内的许多“非典型性”紧缺或繁荣的现象实际上很可能是国家经济增长转型战略的副产品之一,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

实际上,自从2010年初开始,在实体经济初步走出金融海啸之后,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重心就已经在向“转型”转移。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直接或者间接引导大量社会资源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新能源领域最为明显),并且大力提高了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的进入壁垒,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等等。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敏捷,2010年全年消费和新兴产业两大主题风起云涌,而传统行业大多一蹶不振。

但是,经济转型是缓慢的、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巨大、见效缓慢。而许多“传统”领域如火电、水泥等行业则受到节能环保壁垒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等种种政策约束,导致总体投入增速下降,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阶段性的产能瓶颈和“非典型性”紧缺/繁荣现象。以电力领域为例,过去两年在火电等传统能源上的投资增速非常缓慢,而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虽然大幅增加,但对装机增长贡献很小,电力总体装机容量增速下滑。中电联预计2011~2013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8500万千瓦,增速分别为8.2%、7.3%及7.6%。其中,火电净投产占比呈下滑趋势,2013年或降至约56%。所以,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出现“非典型性”电力紧缺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把握转型过程的政策力度,在增长和转型中找到最佳均衡点,需要国家决策层高超的调控艺术。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下投资策略的灵活性。毋庸置疑,对于符合国家经济转型方向的消费和新兴产业,肯定是中长期的投资方向,这点绝对不能忽视;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由于资源分配不平衡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33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