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河南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日期:2011-04-14     浏览:455    评论:0    
核心提示:河南是全国煤炭生产的大省之一,河南煤炭工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加强对河南煤炭发展战略的研究,不断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速河南煤炭工业强势发展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腾飞的重要保障条件。
0前言
    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煤炭需求的拉动下,企业不断协调各种生产技能、技术流派、治理和运作经验等学识,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1],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注重积累企业内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河南煤炭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全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130亿t,保有储量为245亿t,煤层气储量8796亿m3。煤种主要为无烟煤、焦煤、肥煤、贫煤、瘦煤、长焰煤、气煤等,其中,品质优良的无烟煤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3。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大省,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量连续28年保持在全国前三位。煤炭工业是河南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十五”时期,河南煤炭工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九五”最大的亏损行业,变为最大的支柱产业,河南煤炭工业实现产值占全省GDP的10%,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1/9,支撑了河南连续多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南煤炭工业如何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2 实现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都是各自为战、自我发展,不仅生产规模难以扩大,而且为争夺市场,不惜自相残杀,手足相伤,到头来被其他垄断行业各个击破。主要原因有: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按照全国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业规划,河南必须加快形成5 000万t级或亿吨级以上规模的大型煤炭集团,而我省原有的6家省管煤炭企业依靠自身发展,短期内都很难达到以上规模,既与河南产煤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不利于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也将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失去话语权。同时,各个企业都将煤、煤化工作为主业发展方向,项目多头布局、重复建设,化工企业资金、资源不足。加之,煤炭企业缺少化工项目的人才、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很难形成规模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深思远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逐步实现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的发展作为振兴河南煤炭有力举措,先后组建了河南煤化集团、中平能化集团2个注册资本分别达122亿元和116亿元的国有独资公司,为河南煤炭工业搭建了快速发展的平台。
3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起步,以规模化生产为切入点,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如从战略层面上,实施了“加长工作面建设”、“设备国产化”、“提高资源回收率”等6大战略;在管理方面,创造性的实施了“积木式”专业管理,对引进的管理软件进行适应性改造,开展精细化管理等;在技术层面上,根据神华煤层特点,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成本等;从企业文化层面上,完善分配制度、强化激励机制、拓宽员工发展渠道、加强企业形象识别和塑造、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等。
4 加速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是河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机制保障。总的来说,煤炭在中国能源安全结构里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改变,但是,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煤炭能源的供给也会受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因此,要处理好主业、多元化与外包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办企业,以减少经营风险[2]。
    (2)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河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治本之策。要推广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安全生产程度低的旧设备,健全完善生产系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大安全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政策规定,保证矿井安全投入;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出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地温等重大灾害的治理与技术研究,提高抵御、防治重大灾害的能力。
    (3)加强安全高效矿井和“五优”矿井建设是河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件。针对河南省煤炭资源赋存现状,2007年在全面加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基础上,河南煤炭工业以“五优”矿井建设为载体,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煤矿灾害防治、各类煤层综采成套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快提升煤矿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要通过安全高效矿井和“五优”矿井建设,到“十一五”末,实现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在90%以上,中型煤矿在80%以上,小型煤矿达到30%。要结合全省煤矿产业布局,立足于煤的转化和综合利用,加紧建设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煤炭深加工转化骨干项目。依托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加快推进豫北、豫南五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确保201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000万t,使煤化工成为河南省新兴的支柱产业。要大力推广应用洗选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和洁净煤技术,推进煤炭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全省煤矿后备资源不足、河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继续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资源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突破有关技术瓶颈约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园区和企业。①加紧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河南规划到2010年底,在全省形成1l亿m3的煤层气产能,打造河南煤炭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充分发挥煤矿低热值燃料优势,开发建设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发电、建材等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项目,延伸煤炭-电力-建材等产业链,推动矿区循环经济发展。③推进矿井排放水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先进成熟技术,加快实施矿井排放水处理工程,提高矿井排放水工业化利用水平,使矿井排放水资源变废为宝,成为煤矿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链。④鉴于河南煤化工发展的普遍性和当前煤化工发展成本较高的实际,河南应建立煤化工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河南煤化工发展技术和低成本扩张的对策研究,为河南煤化工的发展铺平道路。
    (5)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河南煤炭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煤炭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污染少的项目。要围绕矿井提升、通风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装备。要强化节能降耗管理,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把节能降耗目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激励、约束和监督,完善企业内部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要结合实际确定先进合理的标准目标,集中力量抓好节能标准的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全省煤炭行业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要重视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复垦工作,加大复垦土地的整理利用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
    (6)加强人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推进煤矿科技创新是河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煤战略,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培养,认真组织实施行业技术带头人工程,依托重点企业、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培养造就一批一流的行业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在全行业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后备人才队伍,并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尤其是煤炭行业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柔性人才流动政策,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改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鼓励优秀人才通过兼职、技术合作等形式为河南省煤炭行业发展服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重奖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他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捷.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北厅经贸,2002(5):107-107.
[2]王艳杰.如何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J].食业经济,2002(1):57-58.
[3]祁红梅,张伟东,王惠东.决胜商场的奥秘一谈商业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经济沦坛,2003(5):25—26
作者简介:吴同性(1964一),男,河南义马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研究方向:煤矿企业管理。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